搜索
 

拧紧“水龙头”守护“大水缸”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17/8/10






——什邡马祖镇水资源保护工作小记

什邡市马祖镇是什邡现代农业重镇,沟渠纵横、水系众多。人民渠穿境而过,全线约6公里,是什邡三水厂的取水源,因而水源保护显得尤其重要。历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此,他们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向水污染“宣战”,立下水资源保护“军令状”,抓实点源、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把马祖镇打造成四川省优质水源地和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

最严制度拧紧“水龙头”

让“护水”理念落地生根

一是管理上“配班子”。实行水资源管理“一把手”负责制,专门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机关干部、村(社区)支部书记和主任为成员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讲、巡查整治、督查维稳、宣传文案4个工作组,镇、村(社区)层层签订饮用水源保护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建立水源长效保护管理机制。

二是制度上“扎笼子”。编制并出台了《马祖镇水资源保护工作方案》,明确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和工作方向,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成为全镇水资源保护工作“军令状”和“路线图”;督查考核方面,建立并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将水源保护纳入全镇民生工程和一级重点目标进行年度考核,邀请工商、食药、畜牧等执法部门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整治上“过筛子”。按照“一个水源地、一个保护区,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对人民渠水源地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否依法划定,在保护区边界是否依法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等,通过找差距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场查找原因,责令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包括违法企业违法项目等)进行集中排查摸底,并形成整治方案,配合相关执法部门严厉查处水源保护区内涉水违法问题,进一步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

重拳出击做好“加减法”

让生态建设成为发展“原动力”

一是生态建设“做加法”。为了提升农村环境“颜值”,马祖镇实施“加法”增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争取农业综合开放项目、小农水项目和一事一议项目,新修道路40余公里,新挖沟渠90余公里;全镇建成270余个垃圾池和2个垃圾转运站,实现“分片管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日产日清”;建成农村沼气池1300余口,覆盖率达100%,从根本上杜绝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饮用水水源。

二是污染控制“做减法”。集中治理“散乱污”。全镇共排查出146家“散乱污”企业,截至目前已取缔关闭31家,规范整顿56家,停产整治58家;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全镇55家养殖场完成关闭或整改,实现了“无粪尿渗漏、无环境污染”的目标;重拳出击黑臭水体,对区域内的黑臭水体、河道杂草、垃圾进行全面清除,确保河道截污口全部“消除”;实施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制定一级保护区搬迁方案,涉及180户740名农户和3家养殖场。

三是宣传推广“加音量”。借助宣传会、坝坝会、广播会等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和“婆婆嘴”志愿队进村入户,现场劝导不文明行为,向身边群众发出保护水资源倡议,引导村民将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监督;推广有机示范片建设,目前已取得有机认证2家,绿色认证1家,无公害认证1家,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对农村饮用水源地土壤污染;落实水资源保护约谈制度,对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人民渠200米范围内的全部5名养殖户就饮用水源保护进行约谈,让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马祖镇将立足寻求新办法、增添新措施保证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合格水、放心水。(记者唐茂通讯员陈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