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兵劲旅战汉旺 ——空降兵95971部队官兵抗震救灾纪实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市政府 2008/7/22






  特大地震的发生,使得绵竹市汉旺镇这个距离震中仅数十公里的繁华小镇,瞬间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空降兵某师千余官兵,千里驰援,火速奔赴汉旺镇展开生死救援。他们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用血肉之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异常的救灾攻坚战

  

  3昼夜殊死奋战——与死神抢夺生命

  72小时、127名救灾官兵;4层坍塌的教学楼、救出4名师生、搜索出123具遇难者遗体……

  5月16日8时30分,“红三连”紧急转战灾情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抢救被困师生。当官兵赶到现场时,只见4层主教学楼全部坍塌,鲜血染红了残垣断壁,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官兵们的心。

  时间就是生命。尽管国际公认的72小时最佳救援时限已过,尽管从废墟的迹象来看,被埋压的师生已凶多吉少,但是官兵们没有片刻迟疑。他们不顾连夜奔波的劳累,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废墟。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救人!”

  17日21时,当起重机把一块巨大的楼板吊起时,露出一具遇难者遗体。这已是“红三连”官兵抢挖出的第52具遇难者遗体,随着遇难学生的数量增多,一种绝望的气氛开始在群众中蔓延。只见一名战士一边高喊着“加快速度,可能还有人活着”,一边拿起白布冲上去将遇难学生的遗体背出来。他就是“红三连”五班班长杨瑞。早在赶赴灾区前就已患上感冒的杨瑞,连续奋战37小时后已高烧39度,病痛和劳累使他双眼通红,满脸虚汗,他却冲锋在前,越战越勇。

  17日23时,汉旺镇气象突变,电闪雷鸣,风雨交加,3面危墙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当看到一名遇难学生的遗体被卡在3楼楼梯口时,杨瑞没有多想,孤身顺着垮塌的楼梯爬到3楼,用白布把遗体裹好,放到吊车的吊篮内,带着遇难学生缓缓降到地面……一位家长哭倒在地,抱住杨瑞的腿,喊着:“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见到了我儿子最后一面,让我的儿子得到了安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与杨瑞一样,空降兵某师的年轻官兵们在重灾区汉旺镇救灾一线奋力与死神赛跑,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

  

  23分钟生死时速——单枪匹马冲进危楼

  5月16日上午8时,该师某团七连连长张军凯带领官兵火速奔往技校实施救援。当听说教学楼内可能还有生还者时,张军凯唯一的念头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生还者从废墟中救出来。此时,技工学校主教学楼坍塌大半,西侧墙面严重倾斜,教室的门全部被封死,余震频频袭来,危楼上不时掉下碎砖瓦砾,此时进去极度危险。

  “早一分钟进去,就可能多救出一条人命。”张军凯第一个向营长杨锋请缨。营长还在犹豫,张军凯已经冲进废墟,顺着垮塌的楼梯往3楼爬去。

  突然,“咔嚓”一声,一块楼板横劈直下,向张军凯砸去,战友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我没事,我没事!”当张军凯的声音从楼板后传出来时,大家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张军凯,你给我下来!”杨营长急了。张军凯撤了下来,他大声回答道:“没有别的办法了,我早一步进去,里面的人就多一点活着的希望!”说完,他再次向施救点爬去。

  8时25分,张军凯在一片废墟中发现了两名被碎砖压住的学生。他全力扒掉表层的砖块,刨起的石灰粉尘刺得他眼睛睁不开,手上也划破几道血口。当他拼命扒去被困学生身上的碎砖块时,才发现两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张军凯来不及多想,迅速背起其中一名遇难者往楼下移动。此时,又一次剧烈的余震袭来,危楼开始摇晃,碎砖瓦砾坠如雨下,张军凯背着遇难者迅速冲出废墟。8时37分,战友们刚刚把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接过手,张军凯再次冲向废墟,冒着危楼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仅用3分钟就将另一名遇难者的遗体也背了出来。一位遇难者的亲属上前握住张军凯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对我们家的恩情让我怎么报答啊?”

  

  9小时驰援深山——解救深山被困群众

  5月22日上午8时10分,该师抗震救灾指挥所接到紧急求援:泉兴村白溪口组17名群众受困深山,亟待转移,其中有11人为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此时,距离地震当天已近234个小时,老人们的处境十分危险。该师抗震救灾指挥所果断决定,将此次紧急救援攻坚战再次交给“红三连”。

  接到命令后,“红三连”党支部立即挑选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党员骨干,由连长刘利华带队,组成一支40人的“紧急营救小分队”开赴深山。

  8时39分,小分队急行军赶到山脚下的泉兴村。进山的路早已被震落的滚石覆盖,绕行起码要花3个小时才能到达。

  情急之下,副政委石华当机立断,按原有道路上山以节省时间,返回时绕行平坦路线全力确保群众安全。

  进山的路远比想象的更艰难。9时15分,前进的路消失在疏松的碎石泥土中,而且路面狭窄,只允许单人通过,一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山崖。行走十几里的山路,战士们的汗水湿透了迷彩服,双脚磨出了血泡。10时29分,小分队赶到了位于山顶的白溪口组。官兵们顾不上一路奔波劳累,在村委会人员的指引下迅速搜寻被困群众。该师副政委石华、“红三连”所在团政委杨长青、空军心理专家伊丽、“红三连”连长刘利华分别带领一个组对分散在4个点的受困群众和不愿下山的老人们进行搜寻和劝说。

  90岁高龄的蔡新凤老人,舍不得离开生养她的地方,当她得知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她下山时,流着眼泪说:“解放军好啊,你们来了我就放心喽,我走,我下山!”

  12时48分,17名被困群众全部同意转移到山下安全地带。13时02分,经过短暂休整的小分队,确定绕行大山北侧少有山体滑坡的平缓地带返回,这就会多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此时,官兵们已连续急行军数十公里,连中午饭都没吃,而且11位老人中有6位行动不便,必须由官兵们背下山去。   

  官兵们带的矿泉水舍不得喝一口,几乎全都留给老人喝。一路上,官兵们交替轮换,争着抢着背抬行动不便的老人。85岁的张国秀老人怕把战士累坏了,几次挣扎着要下来与战士们一起走山路,战士们却对她说:“奶奶,您再抱紧点我就不会累!”老人两眼噙满泪水,一路念叨着:“解放军好!我有福气啊!”

  17时47分,经过近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官兵们翻越3座山头,终于将被困深山242个小时的17名群众,安全转移至山下的泉兴村村委会。任务完成后,早已疲惫不堪的官兵们未喝一口水、吃上一口饭,便匆匆赶回宿营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