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希望,在这里重新崛起 ——什邡市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08/10/15






  作为“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如何围绕“一年恢复活力,三年完成重建,五年经济翻番,十年建成现代化新什邡”的目标来开展各项灾后重建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什邡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调查之一:政策支撑,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我宣布,什邡市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程正式启动!”9月2日上午,在什邡市红白镇柿子坪村一块空旷的土地上,随着什邡市委书记何明俊一声令下,等候在场地的5辆挖掘机立即轰隆隆地挖土作业,这标志着什邡市首批永久性住房建设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该市灾后重建正式拉开了序幕。

  按照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计划,什邡市将从今年8月起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其中今年要完成永久性住房60%的建设任务,维修加固任务要全面完成。该市的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采取集中建房和原址建房两种方式建设,同时政府要从政策层面引导农户相对集中建房,节约耕地。

  家住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的包少长在湔氐镇永久性住房建设启动后,花了几天时间,从废墟里清理出2000多匹砖。“永久性住房已经动工开建,这些砖头还能发挥作用!”说起建新房,包少长很是兴奋,“虽然政府有补助,但是能继续用的还是不能浪费,咱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这户型要得,面积和造价都比较适合我们家,外观看上去也非常漂亮!”蓥华镇瓦窑村村民陈玉凤看了专门为村民设计的永久性住房的户型设计图后,立即从中选出自己中意的户型。然而,就在陈玉凤说“要得”的同时,同镇雪门寺村15组的王万军家90多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已经建成,不久前一家3口还搬进了新居。“我们家自己也得加油!不能等别人靠别人帮忙!”看着别人家的新居,陈玉凤下定了决心。

  背景链接:安民必先安居,安居才能乐业。“5·12”特大地震后,什邡市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结合了四川省、德阳市相关政策并具有什邡特色的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政策,使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调查之二:迅速引导,为了大灾之年不减收

  “预计水稻单产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水稻肯定夺丰收!”8月18日上午,在什邡市马井镇菠萝村,正在查看水稻生产的什邡市农业局局长邓英华掂了掂沉甸甸的稻穗满意地说。

  地震后,由于什邡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农田不能顺利灌溉,部分农田开裂。为了确保灾后农民有粮食吃,有蔬菜吃,什邡农业部门对全市因灾无法栽插水稻的1.9万亩农田及时改种,并紧急调集玉米、大豆及夏秋蔬菜种子50余吨免费送到农民手中,尽量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如果到时市场价格还行,这批莴笋上市后每亩应该可以卖1000多元吧。到时田里还可以种油菜、小麦,这季蔬菜等于是抢出来的。”9月3日上午,享誉川西的蔬菜种植名镇马井镇金牛村15组村民王周玉正在用抽水机对田里刚刚返青的莴笋浇水。“我种的这批早莴笋亩产应该在3000公斤左右,国庆节时成都、重庆、青海等地的客商就慕名到我们马井镇收购蔬菜,我们的蔬菜还注册了商标呢。”王周玉一脸灿烂地说道。

  双盛镇青龙村的种植户刘龙力5月17日就及时将自己的责任田移栽西芹,7月中旬西芹获得丰收后,刘龙力已快速在田里种上了秋黄瓜。“通过改种旱作,挽回了不能栽种水稻的损失,估计秋黄瓜将在10月份上市。”刘龙力欣喜地说。

  背景连接:“5·12”特大地震给什邡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作为全国著名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什邡人民在地震后积极自救,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

  调查之三:工业整装蓄势待发

  宏达集团死亡112人,受伤372人,直接经济损失28.49亿元,因停产和项目建设受阻预计造成损失65亿元;蓥峰实业死亡91人,受伤160人,直接经济损失14.49 亿元……一家家重点企业,一个个让人痛入心扉的数字,诉说着特大地震造成的灾难。

  坚强的什邡人民没有被击垮。随着6月2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让什邡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是工业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什邡市以此为契机,把抓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即:抓好一批恢复生产项目、抓好一批原址重建项目、抓好一批异地重建项目、抓好一批产业转移项目)的落实、落地,再造一个什邡工业放在首要位置,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量”。同时,什邡市从抓规划入手,制定高起点园区发展规划,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作好功能分区,大力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创造条件,并且充分发挥北京的对口援建作用,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北京援建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北京的产业援助作用,将一批优势援建项目纳入园区。此外,什邡市还从能源、运输、资金等方面抓好各项保障要素,为企业灾后重建提供了切实保障。

  7月29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牵头,李平局长任组长,北京市发改委、国资委、工商联、重建办、中关村等单位组成的工业产业援建小组莅临什邡,双方就产业援建的原则、产业、重点、领域、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协商,取得了共识,重点提出了在什邡市规划10平方公里建设北京产业园的计划,同时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什邡为主,北京为辅,共同引资引项的合作原则。目前已有两个北京援建项目落户什邡,格林雷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免烧砖项目已完成初选址,预计投资8000万元,年可消化建筑垃圾100万吨,生产标砖6亿块。北京振兴源彩钢房屋有限公司钢结构和彩钢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3000万元,年能生产钢结构1万吨,彩钢300万平方米。

  背景链接:截至8月26日,什邡市636户受损企业中,已有62户(规模以上26户)全面恢复生产,193户(规模以上70户)部分恢复生产。目前124户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率(含全部和部分)为77.42%,其中全面恢复生产率为21%。目前,什邡市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政策和机会,加快工业企业灾后重建步伐,增强工业“造血”功能,重塑什邡工业雄风。

  调查之四:功不可没的北京援建者

  6月30日以来,北京援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相继来到什邡,他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投入到什邡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包括对什邡“生命线”广青公路的建设,以及学校、医院、电视台、道路等援建什邡多项工程的规划拟定,为什邡灾后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北京市与什邡市政府初步拟出援建项目名单,共计42项,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16项援建项目,结合控规修编和城镇建设规划以及震后城区的改造和公共设施完善的相关内容,已经全部落实项目用地,规模核算以及外部基础设施条件,目前正在草拟规划设计条件和设计任务书。

  如今,北京市援建什邡的学校、医院、电视台、道路等多项工程已初步确定,北京市建委招标、造价等相关工作人员分批次赴什邡开展招标等前期协调工作。已初步确定的第一批11个项目 (其中学校7项、医院1项、电视台1项、福利工程2项)的选址意见即将落实,11个项目的项目管理公司已招标选定并赴我市开展工作。

  北京援建有关部门表示,他们将会加快组织机构和指挥部基地建设,确保各项援建任务的顺利开展;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市前指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人员早日到位。完成市前指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施工单位尽快进场,力争10月份指挥部基地建成;加强人财物保障,确保广青路10月份通车,积极协调什邡市有关部门与北京援建各单位关系,按计划时间完成道路交接工作;加强与后方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确保管理、技术、施工人员到位,确保资金到位,确保设备、材料供应到位;加强与什邡市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尽快落实2008年援建项目建设计划,做到落实一批,设计一批,启动一批,力争2008年内启动什邡市人民医院、电视台等一批项目;抓紧做好对口援建规划、设计及招标工作,特别是什邡市6个重灾镇的规划工作,对将要启动的11个项目先行设计;尽快组织勘察设计等参建单位的招标(比选)工作,确保中标的参建单位及时参与到援建工作中。

  背景链接:在“5·12”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决策部署,由北京对口支援什邡市。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任组长,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任副组长的对口支援什邡领导小组和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四办三指,包括重建办、人力资源办、资金办、救灾办、规划分指、建设分指、前线分指。前线分指工作人员已于6月30日来到什邡全面展开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各项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