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中江县“党员民兵突击队”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保卫家乡的战斗之中。当得知比邻的绵竹灾情十分严重后,他们听从命令,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赶赴绵竹灾区抗震救灾;当建兴水库大坝出现重大险情时,他们又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用身体托起保护大堤的人墙。在与地震灾害战斗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传承和发扬继光精神,用实际行动续写了新时期英雄故乡党员民兵的光辉篇章。
快速集结,党员民兵突击队员一个不少
5月12日下午3时50分,中江县人武部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火速集结应急民兵,火速赶往绵竹重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人武部党委闻令而动,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组织收拢民兵应急队员。在通信受堵、联络不通的特殊情况下,人武部20名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或开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分赴各基层武装部。同时,乡镇武装部采取广播、人工通知等方式,挨家挨户通知到人,以最快的速度动员应急民兵集结。
1小时后,来自全县6个乡镇260名应急民兵动员集结完毕,人武部参谋阳明一边组织运输车辆保障,一边筹集铁锹、钢钎、食品等必备物资。
“所有党员民兵到人武部东侧操场集合。”下午4时50分,人武部部长刘启永快速下达集结紧急通知。与此同时,80名党员一个也没有少,等候部党委赋予最艰巨的任务。
“一名党员带一名民兵,带上救援工具迅速组队集合上车,其余人员就地组织抗灾”。5分钟内,以党员为主的160名“民兵突击分队”组建成立,急驰绵竹灾区。
民兵教员封德伦,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当接到赶赴绵竹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后,父亲已经重病住院,处于弥留之际,但他二话没说,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到了集结地。他说:“亲情虽然难以割舍,但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决不能拖后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党员民兵先遣队队长,他带领20名先遣队员最先到达灾区,第一个冲进废墟当中救人。
迎难而上是咱们党员民兵的英雄本色
“我们都是来自英雄故乡的党员民兵,代表140万中江人民,灾区群众在等待我们,家乡父老在守望着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家乡人民的期望。”在进行战前动员时,人武部政委熊兵华动情地说。
昂扬的激情,点燃了热血。面对灾区特别严重的灾情,英雄故乡的党员民兵们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个地方。
12日21时20分,80多名突击队员来到倒塌的小学楼前施救,只见数名学生被压在废墟下,哭喊声、呼救声到处传来,旁边断墙随着余震随时都有再次垮塌的危险。
怎么办?刘启永部长正在想办法,危难之中呼啦冲出5个民兵:“我是党员,我是退伍兵,我们先上!”5名民兵已经挥舞铁锹战开了。
榜样的力量无限。随着一声“跟我上!”大家立即分头展开救援。青年民兵兰金福,是突击队员中最先冲上的一个,在没有手套、口罩的情况下,他无暇顾及个人安危,拼命地用铁锹挖,用手在废墟中刨,因为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他顾不得余震可能威胁生命的危险,顾不得数小时滴水未进和让人窒息的漫天灰尘,顾不得双手已被砸伤、划破,鲜血直流疼入心里,硬是凭着一把铁锹、一双手,把废墟中的被困人员营救了出来。当老百姓看到他那因抢救伤员而布满灰尘的脸和充满血丝的眼睛时,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灾区人民的大救星啊,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危难时刻见真情。人武部部长刘启永,老家在安县重灾区,地震发生后,家里音讯全无,6位亲人生死不明,但他把这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因为他知道,此时正是危难时刻、用兵之时,共产党员越是在危难时刻越是要冲锋在前,他坚持带领党员民兵队员连续48个小时战斗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来不及吃饭,顾不得睡觉,直到救灾部队增援,党员突击队撤回中江后,他才跟家里联系上电话,当得知父母侥幸逃脱险情的消息后,他从未流过的眼泪这一刻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英勇的党员民兵突击队
5月19日上午11时30分,险情再次发生。中江县人武部接到情况通报:富兴镇建兴水库由于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大坝已经发生管涌和渗漏,一旦垮塌,直接危及下游上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情况十万火急。人武部政委熊兵华一边紧急动员应急民兵集合,一边快速准备抢险救灾保障物资。30分钟后,130名党员民兵突击队员第一时间出现在富兴镇建兴水库大坝上。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人武部副部长王科说到做到。为了争取时间止住险情,他在大坝随时有可能溃坝的情况下,带领20名突击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汹涌的洪流纵身跳进水中,奋力用沙袋堵住管涌和渗漏点。“顶住、顶住!”党员涂勇咬着牙,一只手紧紧地攥住肩上的沙袋,一只手张开五指使劲抠在大坝斜坡上的稀泥里,左膝跪在地上,右脚用力后蹬,背起沙袋快速向大坝缺口奔去……
经过民兵突击分队1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数万条装满沙土的防洪袋被严严实实地覆盖在了大堤上,险情基本上得到控制,民兵队员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