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邡马祖镇车前子产业看其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夏至已过,天气转热,一年一度的中药材传统销售淡季也如期而至。在有着中国西部中药材风向标之称的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里,市场人流量、药材成交量均有所下降,部分品种由于行情惨淡,在市场内难觅踪迹。然而,记者在这里却发现一种其貌不扬的“野草籽”以其不可复制的种植技术、不可替代的上乘品质在逆市中独领风骚,孕育“盛夏的果实”。
“一年365天,整个市场只有它从没断过货。”药材商魏学开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见证了荷花池的兴起与变迁,他所说的正是产自什邡的“马祖车前子”。
大有来头的“马祖车前子”
马祖镇地处世界公认的“神奇纬线”北纬31度,当地气候适宜,物产丰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深厚的农禅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碰撞交融,孕育出“车前子”这一草本经典。
早在一千多年,马祖村民就发现车前草及其种子车前子可为药用,便开始驯化种植这种野生草本植物。上世纪80年代,马祖镇从蓥华山制药厂开始陆续发展了30多家植物原料药厂,车前子饮片一直是他们开发生产的道地中药饮片之一。到了2004年,在马祖中药材协会的带动下,当地形成了千亩种植规模。近年来,马祖镇选育优质品种,规范种植技术,现已扩大到5000亩无公害种植规模,成为了当地核心小春经济作物之一。
精心布局形成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马祖镇高度重视车前子产业发展。他们以“树立特色品牌、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2015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四川省农科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药大学等的技术支持下,全力推进了车前子GAP种植技术的试验,形成了“农户+基地+专合社+企业+科研院校+互联网”的全产业链模式。
规模化种植车前子成功后,马祖镇又把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定在了以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上。为此,他们成立了六合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拥有车前子、“菊中珍品”皇菊等多种健康养生植物的“百草园”。去年初,专合社种植了200亩的皇菊,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全程可溯源。当年10月中旬,皇菊产业化基地皇菊花开黄灿灿,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赏花、采摘,更是带动了全镇的旅游业、观光农业和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6年2月,马祖镇正式启动了“马祖车前子”地理标志认证的申报工作,并通过四川省质检局的初验批复同意申报。同时,西南最大无公害“马祖车前子”基地建设已经列入什邡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四川省中药材“十三五”规划。
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近年来,马祖镇在四川省农科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药大学等的技术支持下,车前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逐年快速增长。马祖镇复兴村的种植户陈怀坤,一年光是卖车前子就收入1.5万元。马祖镇静安村村民李万林从2013年就开场尝试种植车前子,试种成功后租地扩种,如今形成了近100亩的种植面积。李万林的致富故事,在当地引起蝴蝶效应。在他的带动下,静安村的农户也纷纷效仿他种植车前子。2016年,马祖镇无公害种植面积由上年的3000亩发展到5000余亩,种植农户3000多户,产量近1000吨,产值超过2600万元,仅此一项带动全镇农民平均增收1200多元。
同时,以马祖镇为中心,规模化种植车前子正在向什邡全市平原各镇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达两万余亩的规模,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车前子种植基地。“马祖车前子”已成为当地村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记者手记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着力在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激活发展动能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马祖人在做大做优车前子产业上的探索,无疑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了前列,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记者 唐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