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所立老家规,共十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夫妇有别、和睦宗族、培植子弟……”3月19日,在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故里,黄继光塑像前,黄继光侄子黄拥军捧着308年前所立的《黄氏族谱》满怀深情地诵读。
百余位黄氏族人肃然而立,齐诵家规,铿锵之声响彻继光故里,仿佛在告慰英雄——黄氏族人定要遵守家规家风,弘扬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黄继光家书还原红色记忆
“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3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信·中国》首期节目中,青年演员杨洋化身黄继光,深情诵读黄继光在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
随后,演员张少华声情并茂地诵读黄妈妈邓芳芝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写给毛主席的信,主持人朱军感动哽咽,泪洒现场。
节目一播出,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收看、回看热潮,各媒体积极跟进报道,网友好评如潮。
是什么让网友、群众自发给节目点赞呢?是黄继光与母亲邓芳芝在信中朴实而感人的话语。
“那年家里头闹旱灾,我的几个儿子饿得,趴在炕上动都动不了,三儿子(黄继光)懂事,他坚持着爬起来,上荷塘去捞虾……”
这是黄妈妈信中的寥寥数语,却述尽往事辛酸、岁月艰难,也将一个懂事孝顺的黄继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继光牺牲后,邓芳芝又相继送一个儿子、三个孙子、一个孙女等共计15名黄氏后人入伍。
黄氏家规的第五条“培植子弟”有如下释文:
“吾族以耕读传家。有子弟既教以力,以农事为衣食之本。尤须送入学堂,培植读书。盖读书所以明理。门庭之地,必能孝亲敬长……如家贫修金所用,凭族设法弥补,以资进取……”
岁月流转,只言片语,却让我们对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一位平凡却战功显赫的英雄肃然起敬。
黄拥军、黄忠凯、黄红芳都是黄氏族人,他们的姓名,却都没有按照黄氏族人的辈分来取名。“我们的幸福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我们家族很多孩子的姓名,都喜欢取有红色基因的名字。”黄继光的侄女、已是解放军大校的黄小兰说。
一则家规催生红色情怀
《黄氏族谱》所立的十条家规,在这几百年的传承中,已经融入黄氏族人的血液中。“那十条家规都是一些朴实的接人待物、立身处世的道理,黄氏族人代代相传。几十年来,族中无一人违法乱纪,还积极团结乡邻、发展生产,让黄继光精神发扬光大。”在中江黄继光纪念馆上班的黄拥军自豪地说。
“我们家风特别好,我二婆婆(黄继光的母亲)对我们小辈特别关爱,有时上山砍柴回来她会弄醪糟汤圆给我们吃,还经常教导我们要勤俭持家、安守本分、做好人!她的教导我一辈子都记得到!”黄红芳老人在回忆起自己年幼时邓芳芝对她的关爱时,眼中噙着泪水。
“吃苦耐劳、孝顺父母、和睦宗族……”正是这些好家规家风,培育出了黄继光的忠国孝家品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将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家目前有15位军人,我相信今后还会更多!”黄拥军激动地说。
顺应时代为红色家规添活力
每到年关,黄小兰都会提前处理好北京的事务回到中江。今年2月,黄小兰回到了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在黄继光故居,她与长辈、晚辈十来人坐在一起,闲话家常。
“姐姐,今年你来给大家宣讲家规。”黄拥军对黄小兰说。
正是这一句话,让黄氏家规焕发了新的生机。
抚摸着几百年来厚厚的家谱,阅读着三百年前黄氏先辈拟制的黄氏家规,黄小兰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来,自己恪尽职守、严以律己,原来是从小就在家规的教育中植入了。
十条家规,黄小兰足足读了一个小时。“兄弟姐妹们,我们这个家规应该修订了,”黄小兰对兄弟说,“夫妇有别,容易误解为女人必须绝对服从男人。戒大烟也已经没有时代意义了。”
“凭族议立条规。”三百年前的家规上的第一句话,告诉了大家修订家规的程序和方法。于是,黄氏族人的长辈们都来了,大大小小,几十人,大家畅所欲言。
“爱国奉献,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培育子弟,和睦友邻……”在3月19日清明祭祖会上,上百族人一起诵读起新的“家规十条”时,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坚定的,也都是欣喜的。
“之所以把爱国奉献放在我们家规的第一条,是因为没有国,哪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黄氏族人,要永远感谢中国共产党,要永远记住三爸(黄继光)的丰功伟绩。”中江县玉兴镇派出所所长黄忠凯说。
继光精神成就红色中江
历史铭记着这些特殊的日子:
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黄继光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黄继光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2年,黄继光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1996年设立继光镇。
1962年10月,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
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几十年红色情怀,黄继光英雄事迹已在中江家喻户晓,黄继光精神,更是融入中江百万百姓心中。
近二十年来,中江人民提炼出黄继光英雄的核心精神是“不怕困难,敢于胜利”。
“一个家族需要家规,一个县也需要县魂。‘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黄继光精神,已经成为了中江县的县魂。学习继光精神,不仅是历史所需,更是发展所需。铭记历史,感恩前行。我们通过‘三敢三创’(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先创一流)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全县各行各业,大力弘扬黄继光精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让继光精神激励我们,再创中江发展新辉煌。”中江县委书记苏刚多次强调。
2018年3月起,中江县在全县深入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黄继光家乡继光镇,另一种红色如火如荼。目前,在黄继光英雄精神的红色文化中,大力发展以“红辣椒”“红高粱”“红公鸡”为主的红色经济,让老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以黄继光纪念馆、黄继光故里为主的红色旅游,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中江县纪委书记袁朝宇说,“深入挖掘我县好的家规家风,全面推进家规家风建设,目的就是要以优秀家规家风带动地方良好社风、民风和政风的进一步提升。”
意在高远,成于足下。黄氏族人的言传身教,不仅在老一辈的日常生活中,更融进了新一辈的希望与行动里。现就读于继光镇中心学校的初一学生黄金诚在谈起继光精神时,腼腆的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三太爷(黄继光)好勇敢,他勇敢地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光荣牺牲,我要学习他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逃避,勇敢面对,做一名合格的‘继光精神’传承者。”(记者杜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