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电商已经深深融入百姓生活,尤其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电商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电子商务正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让更多村民搭乘“电商快车”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而土生土长的中江县兴隆镇果园村人郭金华就是当地依托电商致富的“领头人”。
搭建电商平台?带动农户增收
几年前,在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郭金华带着“家乡”情结和妻子文远兰选择了返乡创业,成立了中江绿道农业有限公司,带领乡亲们做起了农产品的 “线上生意”。
6月12日,记者来到果园村电商服务平台展示厅内,只见展柜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你看,端午节订单都有1000多单了。”郭金华、文远兰夫妻俩和部分村民一大早就忙着给村里的农产品进行称重和装箱。“这是成都一个社区要的500多斤菜籽油和1200个鸡蛋,我们赶紧整理好,一会儿送货的车子就要到了。”
“这是我家的鸡蛋。”“还有我家的玉米。”这天早上,村民张忍兰急忙把自家的几十个鸡蛋送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张忍兰说:“我把鸡蛋拿出去卖,10个鸡蛋可以卖10元钱,但是我拿到这里来卖,可以卖到12元到13元,平时我还把屋头的鸡鸭鹅以及玉米拿到电商服务中心卖,价格不错还方便。”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大姐是大家公认的“自力更生示范户”和养殖行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养大的鸡鸭鹅怎样才能卖得出去,一直是最令她头疼的事。村里电商服务平台成立之后,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成为了最早一批加入电商服务平台的村民之一。从那以后,每当家里的鸡鸭鹅出栏或果蔬成熟,张忍兰便会去电商平台进行出售。如今,张大姐家里富余的农副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收益十分可观。“现在我们的鸡蛋经常供不应求。”文远兰自信地说,为了保障鸡蛋的品质,公司还会给村民统一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保价销售,然后大家再把鸡或是鸡蛋拿回来卖。
在果园村,借助绿道电商网络平台将当地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果园村村主任邓全品介绍说:“在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引进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共同建成绿道电商服务平台,主要销售鸡蛋、大米、菜籽油、蔬菜等20余种农产品,2019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带动了 3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依托电商平台?发展特色产业
电商平台普及后,果园村的特色农产品成了“香饽饽”。在郭金华看来,减贫脱贫关键要有产业。
几年来,中江绿道农业有限公司在果园村不仅给村民提供了销售农产品的平台,还在村里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结合本地资源结构,采用古法农耕,从而收获绿色的健康食材。正是因为平台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健康、绿色,深受顾客喜爱,今年1月以来,该电商平台的订单已经达6700多单。
这些天气温不断升高,中江绿道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大棚内更是炎热。“现在果园村的绿色蔬菜还是比较出名了,每天都有五六辆车把菜拉到成都、重庆,主要有茄子、南瓜、番茄,每天要拉出去差不多5000斤。”村民胡朝村和邱翠秀顶着高温忙着把刚摘下的茄子进行分装,言语间十分自豪。
在一旁忙活的陈双全也是最早一批加入电商平台的农户之一,他也没想到有了电商平台,让“卖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收了菜,打起光脚板儿,担起菜走几十里路,拿到县城市场上去卖,卖不脱的还要担起回来。”陈双全说,“现在都是车子开到家门口来找菜,以前做梦都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把菜卖了挣到钱。”有着几十年种菜经验的陈双全,不仅把自家种的蔬菜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他还依靠丰富的种植蔬菜经验,在绿道农业公司当起了技术指导。“我在这里打工,一天还能挣几十元钱,现在的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好了。”陈双全高兴地说道。
推动县域电商发展?打造县域网销品牌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兴隆镇果园村只是中江县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由中江县商务局牵头,积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目前,已建成 1 个乡村物流集散中心和1个县快递配送中心,42个乡镇仓储配送分中心、24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同时,中江还建成了电商物流园区,主要设有乡村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三大板块,把区域内众多物流、快递、电商、仓储配送企业进行整合,共享园区资源和配套设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有效地将商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进行整合,促进县域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江县电商中心工作人员陈玉珍介绍称:“我们还鼓励本土涉农企业、专合社创建农产品品牌,通过讲故事、电视(网络)宣传、参展参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实现产品到商品、商品到品牌转换。”据了解,目前当地已创建“双和祥挂面”、“钟氏挂面”、“纯乡牌菜籽油”、“江中源泡菜”等多个县域网销品牌。
据了解,2015年5月中江县成功纳入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2016年至2019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由10.01亿元增长到25.1亿元,年均增长35.7%;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由1.65亿元增长到4.5亿元,年均增长39.7%。全县网商数量达到1188家,电商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今年1至5月,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网络零售1.6亿元,同比增长23%。(记者 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