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孝泉:德孝之城美名扬 文旅古镇展新颜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德阳日报 2019/4/10






“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旌阳区孝泉古镇,以“德孝”闻名,有着不少与“德孝”有关的故事。

在这里,因一门三孝故事遗留下来又新近挖掘打造的姜孝祠、姜公坟、龙护舍利宝塔、邻姑泉、孝街等众多人文古迹,见证了孝泉数千年的风雨变迁,至今仍发挥着倡导德孝与孝廉的载体作用。

耄耋老人的故事:

德孝文化耳濡目染90载

4月2日上午9时许,旌阳区孝泉镇八一居委会90岁的李胤贵大爷正精神矍铄地在家里前院打扫卫生。

90岁的老人还能做家务,而且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年纪,这是咋做到的?回答记者关于长寿秘诀的问题时,李胤贵称,孝泉古镇的德孝之道让人心平气和,养心;孝泉的水质特别好,养人!二者加起来,不长寿都难。

李胤贵是土生土长的孝泉人,打他记事起,就知道孝泉古镇关于大孝子姜诗一门三孝的故事,以及传承千年的德孝文化。“孝泉的上九会有着几千年传承,颂扬孝道是上九会的一大主要内容。我10岁左右就晓得,每年正月间办上九会都很热闹,小孩子们尤其喜欢,赶会的人最多有五六万之众。那时,同样是传承德孝的姜公庙祭祀的人也很多,不但热闹,老一辈人还会现场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向后辈儿孙讲解对德与孝的理解。”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李胤贵在原孝泉公社(今孝泉镇)当副书记,一干就是近10年。退休快10年后,当地政府聘请李胤贵为中国德孝城管委会主任,主持修建中国德孝城事宜。

有着德孝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李胤贵一班人为德孝文化传承不计得失地四处奔走筹资、有着从孝泉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回馈故里,1996年,中国德孝城在孝泉镇修建完成。

李胤贵介绍,中国德孝城建好后,前来感悟孝道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到2000年前后,一天最多的接待量有几千上万人。再后来,姜家后人每年清明前夕都会从四面八方回来在中国德孝城里的姜公坟前祭拜祖先、传承孝道,沿袭至今。

特色古镇的名片:

全力打造德孝廉体验小镇

据介绍,近年来,孝泉镇完成了1亿多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古镇换新貌、街道建设、卫生院及学校、新农村建设等。与此同时,孝泉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伦理教化,充分发挥德孝文化的正能量,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探索“党委领导、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模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得到有效运用,树立起了孝泉人“小孝持家,大孝爱国”的浓厚氛围。

孝泉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泽金介绍,孝泉镇集孝文化、泉文化、伊斯兰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五大文化为一体,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国家生态镇、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环境优美示范镇、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镇、“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小城镇、德阳市统筹城乡区域重点镇、全国社科普及教育基地、中国散文之乡创作基地。此外,独具特色的孝泉文化曾被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德阳日报》等诸多中央省市媒体报道,《美丽中国乡村行》《记住乡愁》影视栏目曾进行了大量拍摄。这些,都为孝泉打造文旅创意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将孝泉古镇建设更具特色,更有操作性,2015年,旌阳区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7年2月,《规划》上报德阳市政府同意并上报省政府审批。目前,孝泉镇按照《规划》和打造特色小镇相关策划,正有效推进,分步实施。下一步,在继续传承深挖“德”“孝”“廉”文化的同时,孝泉镇将着力在普通游客德孝传承、“中小学生德孝研学基地”“党政干部孝廉培训基地”等方面下功夫。(记者叶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