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绵阳市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

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落实省、市社科活动月工作部署,5月16日,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在东津酒店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县市区社科联、在绵高校社科工作者、市级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普及基地)等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姚辉主持。

座谈会上,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何季德组织与会人员学习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文件精神。

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就如何构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学习交流。

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向斌认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召开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三周年学术座谈会,是希望我们做到回望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立足当下,解决现实问题;着眼未来,引领时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是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系列论述精神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努力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何礼果认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拥有了更加丰富和深邃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稳定安全、统一战线等工作,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性质,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结合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外延到内涵,都是必须要研究回答的问题,必须要坚持正能量、主旋律的导向和引导,这是我们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商碧辉认为,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方化的特色和精华,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绵阳的地方高校,弘扬本地中医药文化,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健康四川建设、服务健康绵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绵阳师院副院长黄永忠认为,地方高校应当而且也必然是推动繁荣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应该以本地所需凝聚人才,建立学习平台,组建研究队伍,坚持特色引领,瞄准绵州大地特有的独特人文资源继续发力。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校长王向东认为,作为绵阳高校的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认清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着力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着力强化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要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和指导。

梓潼县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梁军认为,社科联工作虽然是务“虚”的,但社科工作的参与面很广,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社会事业发展,都可以积极参与,发挥咨政参考和智力服务的积极作用。所以要坚持“虚功实做”,突出重点、抓出特色、抓出亮点,一年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切实做出实绩,才能让领导满意,让社会认可。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进宝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绵阳市社科联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工作活跃,成果丰硕,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强调,各社科组织要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意识形态风险研判能力、进一步落实重大活动事项报告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确保社科组织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确保社科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他要求,要把握政治方向,坚守底线、筑牢防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把握工作导向,发挥社科优势,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服务。要把握研究动向,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研究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为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要把握精力投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绵阳特点哲学社会科学,推出更多有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