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绵阳多举措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

绵阳是川陕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绵阳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发掘富有绵阳特色和印记的红色文化元素,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带动绵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在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加强红色资源保护

绵阳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长征第一站,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十分富集。江油、平武、北川、安州、游仙、盐亭境内遗存的红军革命战斗遗址遗迹,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初心与精神内涵,在展现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注重统筹谋划。今年3月,绵阳市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红色文化保护纳入其中,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超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民、副市长蒋丽英担任。同时明确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格局,构建起了比较系统的保护体系。

二是注重摸清底数。由党史部门、文化部门先后开展了三次红色文化及相关文物的普查,把红色文化遗存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争取提升保护级别。

三是注重开发保护。近年来,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新建、改造提升了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北川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驻地旧址、平武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游仙飞龙山红军战斗遗址等。

二、深化红色宣传教育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全市宣传、党史部门不断深化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

一是加深研究。深入挖掘红军在绵阳的历史资源,围绕红军在绵阳的历史地位、绵阳人民对红军的支援贡献等主题,组织撰写理论文章、编写系列丛书,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近年来,编辑出版了四川红色经典系列《川陕苏区绵阳卷》《长征路线文化资源研究绵阳卷》《红旗漫卷――红四方面军在绵阳纪实》等书籍和专著,组织撰写100多篇论文,召开了绵阳市纪念红四方面军入川80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次学术研讨会,组织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以及在广元、汉中等地召开的有关红军的学术研讨,共形成了系统、规模化的研究成果。

二是加大宣传。以纪念建党95周年、建军9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邀请、组织或配合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开展了“重温长征史、重走长征路”等主题采访活动;举办了“红军长征在绵阳”等专题展览;在《绵阳日报》、绵阳电视台开办专栏宣传红军在绵阳光辉历史,依托“绵阳党史网”“绵阳新闻网”等,不断提升绵阳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是加强教育。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以清明节、“七一”、“八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党校等,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一是开展红色培训。利用绵阳市委党校和“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将红色文化纳入干部培训的内容,发挥干部教育红色培训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突出“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主题,创新“情景教育、体验教学”模式,运用绵阳红色历史教育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融合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大禹文化等特色文化,突出“红色+历史人文”“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红色+美丽乡村”等,打造游仙飞龙山、江油青林口、北川禹里、安州千佛山等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