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绵阳市注重养老服务工作多元化发展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

     一、注重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大力推动“互联网+老年人生活”行动。一是在规划上引领。我市将智慧养老纳入智慧绵阳整体规划中,充分借助全市各级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基层群众的智慧,集思广益。向30多个市级部门征求了43条工作建议,与西南科技大学专家学者组成研讨组,深入探讨如何发挥科技城优势,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最终出台了《中共绵阳市委办公室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委办[2017]92号)和《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函[2018]21号)文件,文中对如何开展信息化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为绵阳市发展信息化养老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二是在平台上探索。我市在全省率先采用PPP模式建成了全省最大的“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该中心引进社会资本直接投资2000万,政府补贴350万,通过信息化方式,运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的新手段,高度整合绵阳市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服务资源,为有需要的服务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等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一个中心,9个分中心涵盖了全市各县市区,加盟商已到1000余家,惠及10.395万困难老人。三是在研发上创新。市民政局积极与长虹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大专院校、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信息化养老。目前,长虹公司研发的“健康小站”医护器实现了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研发的健康手环实现了睡眠监控、血压测试、适时数据传输等功能。在第二届中国(四川)老龄事业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虹的“健康小站”受到国内外友人好评不断。绵阳同益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被国家民政部、工信部、卫计委联合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二、注重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综合素质低、持证上岗率低、年龄偏大、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快了培养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步伐,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人员培训、政策研究、学生就业等全方位合作,开辟出“校局合作”的新局面;与中国人寿绵阳分公司达成协议,为我市培训农村老年协会会员3000名,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水平;与四川幼师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紧密联系,鼓励院校开设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从福彩公益金中列支10万元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品学兼优的养老专业学生;强化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全年共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养老机构护理员达1640人。
    三、注重养老产业市场化。围绕“坚持保障基本、突出产业属性、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为老服务”的工作思路,编制了《绵阳市养老服务产业2018年度行动方案》,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基础上,依托现条件,构建特色鲜明、合理布局的“一区、两带、三集群”的养老服务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实现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同频共振、互促互进。截止2017年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总投入达13.54亿元,已实现产值1.8亿元;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储备项目16个,总投资额达43亿元。长虹集团研发的健康小站、移动健康监测套装、绵阳麦迪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超声诊断系统、绵阳大爱科技有限公司制氧设备等一大批“绵阳造”老年养护产品陆续推入市场。引进深圳恒生泰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绵阳,为跨境企业进军绵阳养老产业市场开拓了新局面。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已逐步成为绵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四、注重农村养老多元化发展。一是推动市场转型,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新路径。鼓励各地引导和开放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满足不同档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在确保五保对象供养需求的基础上,鼓励通过“政府主导、县(市、区)统筹打包、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逐步向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护理服务,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向社会开放。邀请深圳第一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成都德仁堂春色康养集团等省内外连锁养老机构来绵投资,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带入绵阳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5家,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1家。二是推进标准建设,规范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制定了《绵阳市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导则》,对全市试点地区进行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标示标牌,实现了养老机构规范化。设计了绵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专属标志,已在全市32个试点推广,旨在打造全市整齐划一的农村养老烙印。同时,市民政局会同市质监局拟制《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规范运行实施办法》、《农村养老机构标准化工作导则》等一系列文件,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质量公开化,努力塑造“安全、诚信、优质”的绵阳农村养老服务品牌。三是加强安全化管理,保障农村老人生命财产安全。以养老服务站、点为阵地在每个村(社区)设立安全巡视员,完成责任老人的定期巡访,并及时反馈巡视情况。与“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在紧急状态时,接收平台报警信息,为老人实施及时救助。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与2018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有机结合,按照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以质取胜的工作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养老院服务发展机制,塑造养老院“安全、诚信、优质”的服务品质,推动绵阳养老院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供稿单位:绵阳市民政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