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08届“5.12国际护士节”,为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传承护理文化,激发全市护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 我市围绕“礼赞祖国七十年华诞共筑健康绵阳护理梦”主题,开展了包括绵阳市“优秀护士”评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寻找70岁白衣天使、护理知识科普、慢病健康咨询和义诊、急救技能公众培训等系列活动。5月10日,市卫健委组织召开第108届“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晓林、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易志红出席大会。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分管负责人、医政股负责人,各园区社发局分管负责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委注册非公立医疗机构负责人、护理部负责人;委直属卫生单位负责人;科学城卫生计生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0医院相关负责人;市护理学会全体理事,护理质控中心业务主任;绵阳市“优秀护士”代表、“优秀护理工作者”代表,70岁白衣天使代表以及护理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邀请绵阳电视台、日报、晚报等媒体参会。
会上,李松涛四级调研员通报表扬了绵阳市“优秀护士”、“优秀护理工作者”,向7位“70岁白衣天使”献了花,“优秀护士”代表和“70岁白衣天使”做了交流发言,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何梅代表市护理学会通报了2018年工作。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等6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市护理学会通过宣誓、讲述护理老照片的故事、舞蹈及经典诵读等方式进行了文艺表演。
李晓林副主任受元承军主任委托,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向受到表扬的“优秀护士”和“优秀护理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奋战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护理工作者们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她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甘共苦、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工作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健康绵阳建设、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任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全市护理事业迎来了新机遇。她要求,全市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要将护理工作纳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统一部署、同步实施;二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2019年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结合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医联体建设等工作,加强老年护理、慢病管理等护理队伍建设;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持续推进优质护理、群众共享医改成果的良好气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要加强护理人力配备,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二要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三要加强护理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四要关爱护士成长,切实增强护理工作者归属感。护理质控中心要进一步加强质控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推动质控中心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市护理学会要充分发挥作为政府联系广大护理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全市护理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继教培训平台,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繁荣发展。全市广大护理工作者要始终牢记南丁格尔“竭诚协助医师诊治,务谋患者之福利”的誓言,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是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二是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三是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意识。要成为护理事业的引领者、护理创新的助推者、护理改革的示范者,为开创我市护理学科发展的新格局、为实施“健康绵阳”宏伟战略、为增进广大城乡群众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至2018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13991人,较2015年增加了2771人,增幅为25%,医护比1:1.11、床护比为1:0.36,其中三级医院医护比1:1.67 、床护比1:0.5,二级医院医护比1:1.49、床护比1:0.36,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从2015年的2074人增加到3047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76.69%。九家市、县医疗机构成功申报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市共有在培护士743人;成功申报国家级继教项目8项,省级继教项目33项。在2018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西南赛区上,护理专业斩获佳绩,共7个案例荣获“十大价值案例”称号或进入“十大价值案例”提名,占全市各项获奖及提名的15.9%。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