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人社局为实现“户户有就业”,帮助全市群众实现就业创业,收效良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22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66人。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高度重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紧紧抓住就业援助活动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认真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并通过媒体、网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组织实施就业援助进家入户活动,为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22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66人,全面超额完成省市目标,全市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以内,低于省市4.0%的控制目标。
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就业需求。按照“分片、定责、入户”的方针,各地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组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深入每个家庭,开展入户调查活动,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失地农民、伤残学生家长、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家庭情况、就业状况、技能特长、择业意向等,并分别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登记跟踪服务,为就业援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广泛组织招聘活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全年,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大中小型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校园双选会、大型企业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23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5万余人次。并将招聘活动扩展到省外、延伸到乡镇,还组织了绵阳厦门、绵阳西安、绵阳吉林等联合招聘等活动。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帮助特殊困难人员就业。全年,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和特殊群体实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达到“户户有就业”的目标。全年,实现帮助6583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帮助3257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扶持政策;帮助2816名军队退役人员实现就业;帮助藏区320名毕业生实现就业。
深入高校宣传、举办专项招聘,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年,组织人才服务、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5次,举行专场招聘会4场、就业双选会22场,累计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9000余人,帮助6165名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39人,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50个。
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47期439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79人次,有力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实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41.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8.74亿元。
今年,市人社局将围绕民生工作重心,再添措施,力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以下;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基层、群众开展就业实名制信息登记,实现就业援助常态化,加大就业信息监测工作;积极组织以人社局长进校园为引领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培训系列活动,积极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扎实做好全市农民工就业服务、权益维护、技能培训、农民工在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等工作,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生态文化强市再建新功。
(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