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是顺应我市广大群众新期待,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举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促进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新突破,全心全意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而实施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举措。是“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民生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帮助发展富民产业,努力为民解难助困的同时,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锻炼培养干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是促进机关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次对机关干部立足基层,惠民办事,更好地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实践。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走基层”活动的根本
为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局党委成立了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通知》,将此项工作列入党委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多次就“走基层”活动具体开展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把集中开展“挂帮包”、“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工作作为“走基层”主题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提出了“联系群众要紧,服务群众要实”的工作目标,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下派人员直接抓的帮扶工作机制,并在全局职工中及时传达学习了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精神及具体要求,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保此项工作深入人心。
二、摸清情况是做好“走基层”活动的基础
要抓实抓细“挂包帮”、“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工作,寻找帮扶工作最佳途径,就必须全面掌握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今年年初,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局机关党委即到联系村、社区党组织报到,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村、社区党组织报到;重点开展好结对服务、组团服务、志愿服务等,局有关领导和下派干部多次到社区和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召开座谈会、走访困难户、与群众拉家常的方式面对面了解情况,通过了解的信息建立台账、制定计划,掌握困难群众的具体诉求,并与社区党总支、帮扶村“村支”两委和失地困难群众就帮扶工作相关事宜进行协调沟通,真实有效的摸清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为“走基层”集中开展“挂包帮”、“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民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制定方案是做好“走基层”活动的前提
为使“走基层”对困难村、社区以及失地农民的联系帮扶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自活动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党委在广泛调研并征求当地干群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帮扶村现状以及失地农民的具体困难,把“出特色、有成效”作为联系帮扶工作的目标,围绕社区开展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帮扶村“资金扶持、维护稳定、产业帮带、人力支撑”工作重心、突出失地农民“强化交流引导、协助落实政策、给予困难帮扶”帮扶模式,因地制宜的提出了《2013年“千名干部进社区”工作计划》和《2013年剑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实施意见》以及《2013―2016年度安县高川乡新桥村“挂、帮、包”工作规划》和《2013年安县高川乡新桥村“挂帮包”工作计划》等帮扶工作措施,明确了“走基层”集中开展“挂包帮”、“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民生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力争办好的实事、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全力实现的目标,为开展好“走基层”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落实举措是做好“走基层”活动的关键
“走基层”服务群众就是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为帮扶村、社和困难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的实事好事,是衡量“走基层”帮扶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自活动开展以来,市局党委围绕“服务群众”中心工作,针对帮扶对象的具体困难,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社区联系工作特色明显。按照“每人重点联系两户+包小区、包楼幢联系”的方式,对社区内的所联系的住户逐个进行入户了解,建立了完善的台帐;每年给予社区5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开展法治社区建设指导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站、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对社区矛盾纠纷进行排查;通过春节、七一等特殊节日对社区内的贫困群众和贫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积极参与卫生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美化”、“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类为民服务活动积极,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共商共驻共建大事、难事,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出谋献策。二是联系村、失地群众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定期、不定期别是重大节日期间登门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失地农民,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制定抗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具体办法,积极帮助做好灾后救助工作,协助做好灾后搬迁工作;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职责,组织工作人员与帮扶村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结对子,定期到失地农民家中解决困难问题,做好政策答疑,引导他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在国际禁毒日和村民返乡高峰等重要时段,组织优秀法律服务人员举办讲座,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有效引导村民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利,防止因灾后情绪波动而带来的矛盾纠纷激化;召集各基层党委在帮扶村召开“挂包帮”共建工作会议,并捐助帮扶资金和抗震救灾捐款共计10万元;协助帮扶村做好蔬菜等农作物补苗和畜禽补栏等工作,引导中药材种植户抓好中药材种植,共同谋划安排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的有关事宜;协调有关单位,尽最大努力依法依规解决困难群众的养老问题。以上帮扶措施,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使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纠纷化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走基层”活动精髓得以体现。
五、群众得实惠是“走基层”活动所取得的实效
市局党委切实把“走基层”集中开展“挂包帮”、“千名干部进社区”、“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等帮扶工作作为“转变作风 司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采取“领导挂帅、抓点示范、组合帮扶、整体联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走基层”活动深入开展,取得了“社会管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困难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局领导、挂职干部和局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联系村调研走访32人次;建立健全和完善规划措施2个;建立信息台账5个;提出帮扶的具体措施办法12条;协助解决灾后重建困难问题8件,协调解化解矛盾纠纷25起;开展各类党建活动5次,惠及社区和农村党员53人,帮助培养党员1名;完善村基础设施1个,实施改善村环境措施3个;援助社区和联系村帮扶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15万元;慰问困难户、走访老干部40余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6个,折合资金6.5万元。同时,在社区和联系村开展法制宣传5次,现场答疑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现场接受法律援助案件3件;在社区辖区12个小区内建立了固定的法制宣传栏,宣传文明城市建设相关知识2次,开办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展板12期。在社区和联系村“走基层”帮扶过程中,无论是被慰问困难群众,还是当地的社区居民和村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谢谢市司法局关心,党的政策好。
总之,必须在联系群众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进感情,改善干群关系,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心贴心体察基层疾苦,真心对待群众,真切关怀群众,真情帮扶群众,进一步凝聚群众向心力,才能确保“走基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