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绵阳市
综合
文章详情
一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聚焦我市“深入学习兰辉精神与失地农民结对子”活动
2020年09月24日
10
阅读
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 2013/11/8
这些日子,涪城区石塘镇浸水村1组的张学海老人一直被一种浓浓的亲情感染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市委书记罗强专程到他家看望慰问,与他结成帮扶对子。
张学海清楚地记得,10月17日下午,罗强走进他的家里,拉着他的手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亲戚了。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出来,我们一起商量、一起来解决。”
张学海老人是失地农民,快80岁了仍在坚持劳动。他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心里很感动,我只要能动就还要继续做下去”。
张学海老人并不知道,以10月17日市委书记罗强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标志,全市“深入学习兰辉精神与失地农民结对子”活动正式启动,我市各级干部开始进村入户与困难失地农民“结对子”。
启动
讲求实效,不务虚功
开展“深入学习兰辉精神与失地农民结对子”活动,既是我市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为即将在全市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向兰辉同志学习的部署要求,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兰辉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是一次没有动员大会的重大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几个月前。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出现了一大批征地拆迁安置群众,他们当中有的因耕地被占用、房屋拆迁重建、就业技能较弱、疾病等原因,生活比较困难。
市委、市政府认为,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历史过程,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没有征地拆迁安置群众的好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定不能忘记征地拆迁安置群众作出的重要贡献,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基于这种认识,7月初,市委、市政府要求要“认真研究做好帮扶困难失地农民”工作。随即,我市组织、机关工委、国土、人社等职能部门对全市失地农民情况进行了4次认真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全市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提出活动初步方案。
8月21日,市委常委会对活动初步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并就活动主体、对象条件、覆盖范围、开展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相关部门进一步核实核准、公示公开,锁定了目标,完善了方案。
10月10日,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兰辉精神与失地农民结对子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兰辉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与困难失地农民结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市委强调,这项活动注重实效,坚持全覆盖、有效帮扶、切合客观实际原则,对困难失地农民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帮助困难失地农民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活动不开动员大会,过程中将通过现场督办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真正使这项活动成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把活动开展成为一项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不务虚功,不搞形式,一项讲求实效的活动,以务实的方式全面启动。
带动
领导带头,部门跟进
在罗强书记与张学海老人结为帮扶“对子”的同时,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也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专程前往游仙区石马镇解放村一组,看望慰问这次活动的联系户――拆迁安置群众廖世金,询问他家的基本情况、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将来打算。
自活动启动以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带头行动,全市42名市领导分别落实了帮扶对象,陆续走进他们的家中,了解实际困难,商量帮扶办法。
市领导带头,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启动“结对子”活动各项工作。
涪城、游仙、梓潼、北川、高新、经开、科创、仙海等县市区和园区召开常委(委员)会议,专题研究失地农民政策支持问题,从建立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入手,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生活有保障。
市委办的干部走进涪城区石塘镇浸水村,对联系户进行逐户情况摸底,建立基本情况台账。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绵阳日报社、绵阳晚报社等单位强化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保障,使每户困难失地农民都有一个具体联系人、一个好的求助机制、一个好的解困思路。
游仙区30名县级领导“一对一”主动对接帮扶30户特别困难失地农民。梓潼县32名县级领导带头与困难户结对“认亲”,关心落实安置补偿、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等群众重要利益关心点,为其创业、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平武县每名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3户,包户帮扶困难失地农民820户,做到困难不解决、帮扶不脱钩。
……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绵科研院所和驻绵部队视驻地为家乡,带着对绵阳人民的深厚感情,主动加入到结对帮扶活动中。
作为第一批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中物院党委专题研究部署困难失地农民联系帮扶工作,院党委书记张克俭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推进这项工作,目前该院联系帮扶游仙镇、富乐街道办69户困难失地农民工作正稳步推进。
63820部队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其后多次主动与有关县市区对接,在前期结对帮扶70多户的基础上,主动要求在江油市、三台县增加结对帮扶40多户。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77123部队、预高师三团等在绵科研院所和驻绵部队均及时研究部署,到结对户家中认亲戚、摸情况、想办法。
……
行动
真心实招,真帮实助
结对帮扶重在实效。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纷纷拿出好办法,解决真难题。
游仙区实施“六个一”帮扶行动:落实一名帮扶人员、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开展一次技能培训、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帮助一个创业项目、提供一定帮扶资金。
江油市采取“1名市级领导+2个市级部门+多个非公企业”的“1+2+N”模式,分别与1-3户失地农民结成对子,同时乡镇和办事处安排了机关干部、场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村(社区)干部及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或“几帮一”的形式帮扶困难失地农民,确保了结对帮扶全覆盖。
安县成立失地农民综合协调组、政策解释组、宣传服务组,加强宣传协调和政策的解释、落实工作。
涪城区建立结对档案跟踪考核机制,将领导干部和单位入户走访、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记载,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经开区为困难失地农民开展“四送”服务:送培训、送岗位、送保障、送温暖。
梓潼县组织党员干部和失地农民开展“结对子、认亲戚”帮扶行动。截至目前,已开展走访慰问、联系指导活动达330余次,参与活动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达610余人次,解决问题260余个,投入帮扶资金28.7万余元。还为127名失地农民开展了家政、酒店管理服务、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并推荐35名受训学员实现成功就业。
……
虽然活动才刚刚拉开序幕,但一声声带着感情的问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办法,已经让许多困难失地农民感到了温暖。
涪城区塘汛镇洪恩村失地农民傅昌华,正在为儿子儿媳的就业和孙子读书的费用发愁,市教体局负责人了解到他家的实际困难,承诺帮他们想办法。
北川县开坪乡安林村杨再富正在为盖房发愁,县对口帮扶部门负责人承诺为他送来一批建筑材料解决燃眉之急。杨再富感激地说,“这可帮了大忙,感谢‘结对子’活动!”
……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学习兰辉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全市党员、干部正在迎接一次特殊的考试,正在书写一份力争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赵超 绵阳日报记者 李永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