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省委、市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市教体局、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志愿者服务总队)、团市委、市残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惠民帮扶中心等单位和部门按照“整合资源、联动帮扶”的工作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以资助困难家庭应届大学新生为重点的2013年“金秋助学”活动,扎实推进“教育惠民”。
8月22日,我市隆重举行了“金秋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市委书记罗强,省总工会副主席纪晓玲出席仪式并讲话,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出席活动仪式并为学生代表发放助学资金。活动期间,市县两级共筹集助学资金1016.34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大学新生4618名,其中,市本级646.44万元,各县市区369.9万元;市本级资助2683名,县市区资助1935名。实现了资助人数和资助资金较去年“双翻番”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按照市委罗强书记“扩大受益学生人数,整合各方资源,特别是提倡社会各界的捐款、献爱心,市级领导带头”的要求,为使“金秋助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罗晓东任组长的“金秋助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金秋助学工作。组织召开了“金秋助学”活动部门协调会,共同研究制定了活动工作方案,联合下发了《“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分解下达市本级资助名额计划表,制定了“金秋助学”活动宣传方案、募捐激励方案、助学金发放仪式方案等。通过落实责任、明确要求,确定了活动时间、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来源、申报程序、发放时间等各个环节,及时对“金秋助学”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加强宣传和服务,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一是在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绵阳广播电台、驻绵网络媒体和绵阳政务网等发布“金秋助学”活动公告、募捐倡议书、捐款金额公示、拟资助名单公示等,实时跟踪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二是在绵阳日报和绵阳政务网开辟“金秋助学.圆梦大学”专栏,专题报道助学活动动态,并对爱心捐赠每日更新公示到每一笔。三是召开了2013年“金秋助学”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街道、社区、乡村等张贴活动公告和倡议书,积极扩大群众知晓率。四是跟踪报道“金秋助学”活动进展情况和典型事例,宣传热心助学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在全社会倡导爱心助学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学生中倡导“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感恩社会”的良好风尚。五是对企业和单位捐赠积极上门服务,方便大家爱心捐赠。
三、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
今年“金秋助学”资金主要包括财政“民生工程”帮扶资金、上级助学帮扶资金、本级部门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特别注重发动社会资金参与到“金秋助学”活动中来。制定了募捐及激励方案,分别召开了企业、机关和驻绵单位募捐动员会,向社会发出了募捐倡议书,坚持“自觉自愿,金额不限”的原则,号召党员干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家庭大学新生。罗强书记、林书成市长、蒋仁富主任、张世虎主席等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捐款,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涌现出了铜鑫铜业有限公司、富临集团、波鸿集团、市卫生局、舒心文、刘忠明等一大批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先进典型。
截至8月21日,市本级部门筹集471.5万元,其中市教体局166万,市民政局71.2万,市总工会121,团市委24万,市文明办10万,市妇联6万,市残联33.3万,市惠民帮扶中心40万;接收社会捐赠资金116笔共1,749,395.60 万元,其中:企业捐款1,224,891.3元,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捐款408,344.50 元,驻绵单位捐款94,260.00 元,个人捐款18,680元,公共广场现场募捐3,219.8元。绵阳铜鑫铜业(100万,今年到位33万,明年33万,后年34万)、富临集团(30万)、波鸿集团(10万)设立了冠名专项助学金;同立集团、东辰宜家美、广播电台等单位和个人还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捐赠企业纷纷表态拟向同学们提供岗位,支持同学们假期勤工俭学。扩大了“金秋助学”工作的社会参与面,实现了“金秋助学”资金来源多元化。
四、加大力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为加大助学力度,扩大受益面,一是扩大了资助范围,“金秋助学”活动资助对象,由原来的普通高等院校二类本科及以上院校扩展到三类本科院校录取的困难家庭学生,市本级资助计划由往年1000人增加到2000人;二是适度提高了资助标准。对申请资助的困难家庭中的地震孤儿、烈士子女或一级伤残军人子女、困难劳模子女、困难残疾学生、困难单亲家庭子女、特困低保家庭子女、困难失地农民家庭和困难农民工家庭子女等,资助标准由去年的不低于每人2000元提高到不低于每人3000元。
五、规范程序,严格助学资金的管理使用
此次“金秋助学”活动由市县两级惠民帮扶中心牵头,协调市县两级活动参与单位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汇总和统筹,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和“金秋助学”专栏网站对市级拟资助的困难家庭大学生名单进行公示,不重不漏,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活动募捐所得捐款全部纳入市慈善总会账户统一管理,捐赠资金的分配使用由市“金秋助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决定,按照活动资金需求、有关财务制度和捐赠人意愿,使用好每一笔款项,发挥资金的最佳使用效益。助学资金发放,严格按照活动参与部门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在9月10日前全部发放到位,市“金秋助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进行抽查和督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下,我市“金秋助学”工作不断拓宽资源整合渠道,创新助学方式,充实助学活动内容,提高助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应资助尽资助,使“金秋助学”活动真正成为了党政所望、群众所需、社会支持的品牌民生工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