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水务局2013年承担的“民生工程”项目主要有省级“民生工程”项目和市级“民生工程”项目两部分,其中:省级“民生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目标任务新增有效灌面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7万亩;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目标任务解决9万人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目标任务12个,治理河道43.5千米。市级“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清理城区河道内违规种植32.2万平方米,河道清淤2000立方米、平整3.5万平方米、保洁57万平方米。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民生工程”项目新增加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及城区河道的治理、整治、清淤、平整保洁项目等。
市水务局加大水利民生工程工作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强化监管、确保质量,有效促进幸福美丽绵阳建设。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涉水“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把“民生工程”建设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市级及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民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协调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党政分管领导亲自抓,水务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各县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明确项目领导、技术指导、施工质量责任等,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流域、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做到技术有人管、质量有人抓、进度有人跟。同时明确项目业主单位,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签订了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程开工时间、竣工期限、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科学规划,设计合理。严格按照省、市各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进行项目规划,通过实地察勘现场、走访调查,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证、选择最佳方案,完成项目方案设计,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规范可行。
三是强化监管,保证质量。工程施工建设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公示制、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技术指导负责制、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办事,完善各项相关手续,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对工程建设进度、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依法、有序、合理推进和顺利实施。
四是专帐专户,资金安全。积极争取协调中央、省级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确保民生工程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工程建设资金采取专帐储存、专款专用、公开帐务、群众监督等措施。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及项目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和推行县级报帐制度,直接对工程项目拨款,减少了资金的周转环节,保证了专款专用和资金拨付到位。各县市区水务局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跟踪督查,杜绝了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帐目清楚,手续完备。
五是加强宣传,舆论引导。通过各种会议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三下乡”活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宣传力度,做好“民生工程”的专题报道,努力营造“民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截止2013年9月底,全市水利民生工程建设高效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新增有效灌面2.3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7.56万亩,其中新建渠道64.57公里,整治渠道117.31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732处,改造渠系建筑物528处,新建水池133口,整治塘坝177处,配套整治泵站10处,完成工程投资3910.23万元,现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解决9.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建供水工程1255处,其中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22处,分散供水工程1133处,完成工程投资4468.68万元,完成率为103.78%;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累计完成形象进度31.4千米,完成率为72.18%,其中涪城、江油、盐亭和北川目前已完成治理任务,其他各县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市级“民生工程”城区河道整治项目完成违规种植清理26万平方米、河道清淤1600方、平整台地2.8万平方米、偏远河道保洁45万平方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