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造均衡教育平台 助推农村孩子成才-----全市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综述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 2006/4/12






    编者按:
   
    我市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今年3月通过省级验收,该试点工作的成功,对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报今日推出特稿,对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敬请关注。
   
    市教育部门日前传出喜讯:我市从2004年开始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在连续两年通过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组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今年又再创佳绩,2006年3月经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组验收,全部合格。目前,我市的6县(市、区)的1077所试点学校建成光盘播放点1223个,卫星收视点42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33个,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
   
    200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我市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决定》以后,认为德阳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非常必要,并且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主要领导亲自出面,一方面主动向省上申请试点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落实配套经费。2004年初,经省政府批准,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试点地区。到2004年底,我市6县(市、区)的969所学校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其中,3个县(市、区)实现全面覆盖,3个县(市)全面参与。2005年,又有108所学校实施该项目工程。两年来,县(市、区)政府投入项目配套资金849 万元,投入552.6万元用于学校添置配套设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试点工作组织保障机构,使资金筹集、设备发放、工程安装、设备安全、资源应用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狠抓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面向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截至目前,我市接受国家、省、市和县级培训的教师、管理和技术人员达到6850人次。
  
    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效益,我市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工作,坚持以管理促应用,向管理要效益,切实建立工程保障运行的长效机制,使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验收合格后的保障措施真正做到了“三个到位”。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关键在于应用,目的是大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市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结合起来,与实施“校校通”工程结合起来,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将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纳入课程表,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计划,纳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着力抓好“三个应用”。
   
    一是切实抓好基本应用。我市项目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农村孩子可以直接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讲课,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项目学校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节目、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二是推广学科整合应用。项目学校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普遍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主要实施了三个方面的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将从卫星接收到的资源、从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和教学素材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建立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项目学校将整合后的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整合,项目学校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天地。
   
    三是努力搞好拓展应用。项目学校积极发挥对周边学校的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模式二项目学校,利用卫星资源优势,将接收下来的优秀教学节目刻录成光盘,发放给模式一的项目学校使用;模式三项目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师资优势,对周边学校实施教师培训和教研指导。同时,试点地区及项目学校按照三部委要求,利用远程教育相关资源,提供场地和方便条件,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绵竹市武都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师们把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称为“空中课堂”、“农民致富的桥梁”。旌阳区各学校根据本乡镇经济结构的实际,采集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蘑菇种植技术、蛋鸡市场分析等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制作成VCD光盘2100余张。广汉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免费办起了机械加工培训班,学校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针对性地培养车工、焊工、钳工、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为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我市还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科研工作,重点研究远程教育技术、教学资源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截至目前,全市项目试点学校承担的省、市、县三级远程教育科研课题达到158个。
   
    轻松点击网络,及时获取信息。在“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的春风沐浴下,如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对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