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汽在重装德阳心中重千钧 ——德阳、绵竹两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东汽抗震救灾纪实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 2008/8/6






  “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祖国的电力明珠——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就这样,42年来一直坐落于绵竹汉旺镇。

  42年的东汽,共为国家生产电力设备累计超过1亿千瓦,目前国内最大的燃气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百万等级核能发电机和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也出自东汽,曾创造连续3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纪录。

  东汽历届领导说:“绵竹是东汽发展之地,德阳是东汽腾飞之地,在这风水宝地上,东汽当有更大的作为。”

  然而,两个多月前发生的“5·12”特大地震,让东汽这颗祖国璀璨的电力明珠一时光彩顿失。

  

  危急关头,东汽成为德阳、绵竹深深的牵挂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特大地震,让东汽瞬间陷入灭顶之灾中。

  这是一组来自东汽的权威灾情数据——

  东汽辖区遇难人员610人,其中东汽职工、家属275人;重伤167人,其中职工家属102人;东汽辖区失踪42人,其中职工、家属19人;直接经济损失27.24亿元;住房及厂区房屋损坏约97万平方米,其中家属区住房100%为危房;生产设备损坏2200余台……

  东汽的严重灾情,牵动着德阳、绵竹和社会各界的心。

  危急关头,德阳市委、市政府用坚强的领导、统一的指挥,协调有序的组织,把灾情及时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并要求德阳军分区迅速派出了二重、东电、广汉民兵应急分队以及驻德部队留守官兵赶赴东汽抢险救人,为东汽抢险救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给了东汽巨大的关怀和帮助,给了东汽人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8000东汽人、2600名东汽协议工,用央企所培养的人性美德和职工血脉中自然的品质,以及对企业的无比忠诚和认同,从地震开始的那一刻起,与各援救队伍一道,迅速投入了一场悲壮的自救中。

  震后第一时间,东汽领导班子迅速汇聚于较为空旷的汉旺厂大门处,指挥部随即成立,公司总经理张志英任指挥长,党委书记何显富、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文峰任副指挥长。“把所有干部、党员集中起来,抢救职工、学生,疏散老人、妇女和儿童……”张志英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各个车间的灾情,不断汇报到指挥部。

  “马上组织自救,火速向政府求援!”

  报信人员驱车冲出东汽,冲向成都、德阳、德阳军分区和绵竹……

  东汽的灾情报到德阳、绵竹后,德阳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下达命令,要求全力以赴,支援东汽抢险救人。

  当天下午3点10分,德阳市委在紧急召开常委(扩大)会后,立即指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贾瑞云,市委常委、德阳军分区司令员李木生赶赴绵竹;下午3点30分,按照德阳市委安排,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金明,副市长陈行祝又赶赴绵竹,指导包括东汽在内的绵竹市的抗震救灾工作。

  其后,在德阳、绵竹两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下,民兵、公安、武警、消防等迅速奔向东汽,抢险救灾的精锐部队陆续开进东汽,全市唯一一台50吨吊车也调到东汽,所有工程机械送上了抢险救人第一线。

  5月13日,鉴于汉旺灾情特别严重,德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汉旺设立一个指挥系统,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金明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德阳军分区司令员李木生任副指挥长,统一指挥汉旺地区(含东汽、汉旺镇、清平乡、天池乡、天池煤矿、清平磷矿、龙蟒)的抗震救灾工作,把抗震救灾指挥部摆在了战斗的最前沿。

  汉旺指挥部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始运转,承担并完成了指挥、协调27个单位、万人以上的救援大军在东汽、汉旺地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协调东汽与地方部门、救援队伍的联络、对接、配合关系,在堰塞湖泄洪、山体泥石流对东汽汉旺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及时做好预警、撤离工作。

  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到次日下午3点,东汽为了职工及职工家属的安全,组织了人员大转移。经过12个小时,转移老人、妇女、儿童和部分职工计8000余人到德阳,同时送出千余名受伤员工和被救出的幸存者。

  德阳人民敞开爱的怀抱,热情接待来自东汽的兄弟姐妹。

  德阳市委在紧急部署抢救东汽伤员的同时,全盘安排了东汽职工、家属的临时安置、异地安置等工作。

  德阳市各医院接纳了大量东汽伤员,为他们紧急施救和精心护理。

  旌阳区在天元镇划出多块土地临时安置东汽职工、家属。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干部职工和外请的施工人员连续数日昼夜奋战,使3000多名东汽受灾职工、家属暂时在区内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得到基本安置。

  二重集团、东电、特变电工、天韵大酒店等驻德阳企业也迅速为东汽受灾职工、家属搭建帐篷,连夜准备热饭、热菜,并每天向东汽抗震一线汉旺送饭。琪达制衣还让自己的员工搬进低矮的帐篷,而将宽敞明亮的工棚让给了东汽职工居住。

  德阳市委宣传部将东汽的受灾情况、抗震救灾精神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德阳市委组织部号召全市干部、党员给东汽以关怀、帮助,并使东汽首批36名同志火线入党仪式在废墟上及时举行;德阳市建设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起建筑工人和建筑机械开赴汉旺……

  在东汽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时刻,绵竹市委、市政府为东汽提供了大量帮助。汉旺镇党委、政府在办公房大面积垮塌,干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仍然派出人员关心、支持东汽;东汽的友邻汉旺镇青龙村、汉新村、牛鼻村等村的群众也积极配合东汽抗震救灾,自觉为东汽看家护院,及时为东汽提供掩埋遇难人员的地方。

  天地有真情,最重患难时。特大地震灾害,让东汽人切身感受到了德阳、绵竹两地人民的深切关爱。

  

  恢复生产,德阳、绵竹成为东汽最坚强的后盾

  东汽是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企业之一。何时恢复生产,为世人关注。

  5月15日晚,东汽公司高层即开始谋划尽快恢复生产的事宜,决定当时的三大任务:一是抢险救灾,包括救人、抢救设备、物资;二是恢复生产;三是重建家园。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计,总经理斯泽夫闻此都非常赞同。

  李荣融说:“大家坚信东汽,青山依旧在,东方照样红。”

  王计指出:“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因东汽受灾而带给用户的损失,东汽是负责任的央企,我们一定举全集团公司之力,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不可抗拒的特大事件中,担当起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现国家队的能力。”

  东汽总经理张志英向关心东汽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承诺:“东汽3个月内将全线恢复生产,6个月内恢复到震前80%的生产能力,已经签订的合同全部有效,交货期不超过合同规定的3个月内保质保量交货。”

  东汽能够向用户作出庄严的承诺,是因为有德阳这个坚强的后盾在支撑。

  一方面,承担大件生产能力的主机二分厂,由于地处德阳,仍然具备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德阳市委、市政府、企业界对东汽恢复生产都竭力支持。政府帮助落实场地,德阳市经委、德阳市重大装备联合会还专门发文,希望各县(市、区)经济(商务)局、重装联合会常务理事、理事单位,结合自身能力,尽快为东汽恢复生产提供帮助。

  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迎接了一批又一批东汽的分厂、车间。同样受灾的德阳各企业为帮助东汽,不顾自己受损,将厂房、车间甚至机床无偿交给东汽使用,让东汽尽快开工。

  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是一种大格局决定的大境界,是一种无私的帮助,东汽将永远不忘。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说:“东汽再大也只是一个企业,没有德阳、绵竹这次的帮助,东汽将很孤单、很困难。”

  如今,遍布德阳27个点的东汽生产作业场所,已经又是机声隆隆,焊花闪闪,最远的点已经到了广汉、什邡。星罗棋布的生产场所和已于6月6日恢复生产的汉旺主机四分厂、工业透平事业部,8月1日开工的铸造事业部铸铁车间一道,将克服重重困难,为大东汽的恢复生产各尽其能。

  5月21日,灾后东汽首批风电机组下线发运;6月20日,东汽岭澳核电汽缸完成制造发运;同日,8台工业汽轮机在汉旺下线发运;7月19日,东汽首台大型海水淡化设备下线发运。

  一批批产品运出工厂大门,它装载着东汽人对关心、帮助过他们的所有人的感恩,装载着东汽人对用户的信守承诺,装载着东汽人的泪水和汗水。

  

  重建家园,德阳、绵竹向东汽敞开博大的怀抱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一样的开。

  经历特大地震后的东汽,期待着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作为国家大型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东汽的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

  胡锦涛总书记得知东汽抗震救灾的壮举后,称赞说:“东汽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奔赴东汽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温家宝总理说:“东汽不会倒下去,一个新的东汽,不仅会建设得比过去更加先进,也会更安全,更能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等先后到了东汽。

  李克强指示:“东汽对国家太关键了,德阳市、绵竹市要赶紧规划土地,确保东汽重建。”

  “有困难吗?”李克强问。

  “除了土地没有困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小方回答说。

  李克强强调:“对于东汽重建所需的土地,按特事特办。”

  方小方表示,德阳将按李克强副总理的指示,给予东汽灾后重建以全力支持。

  6月21日,六届德阳市委召开第40次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同意东汽灾后重建选址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汽迁入开发区重建后,东汽原在绵竹市内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产值、利税和财政利益全部留给绵竹市;组成政府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