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搭好平台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 2011/1/12






——就德阳城市建设专访德阳市政府副市长杨恩林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德阳城市构建决定着一切生产要素的流向,在区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着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其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德阳城市建设目标及进展如何?它将如何更好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为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夯实基础?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副市长杨恩林,展望德阳城市发展目标、见证城市建设成效。

  记者(以下简称记):德阳城市建设的思路是什么,未来德阳城市将是什么样?

  杨恩林(以下简称杨):我们立足于德阳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导城市建设,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高标准进行城市建设。编制完善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了德阳的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宜居城市,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公里,形成以德阳市区为中心,辐射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的组团城市群。总规对中心城区提出了“一主两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以山水景观、历史文化工业为依托,形成“山水绿城、文化名城、工业新城”的总体形象。

  “区域性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的目标是“生态德阳、森林德阳、宜居德阳”思路的体现,既是德阳城市个性的显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德阳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循序渐进、不断扩张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城市发展战略,市区已形成5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平方米。2009年以来,投资3亿元建设廉租房2544套。

  记: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德阳目前正在加紧实施的是什么?

  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德阳市区人口迅速增长,市委、市政府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功能。2010年,先后完成泰山南路等6条道路拓宽改造和“三大门”改造,以及岷江路下穿、嘉陵江西路等道路建设。另外,长江东路上跨天山路立交工程、长江西路下穿式跨宝成线立交工程今年春节前将竣工。五岔路上跨立交工程、市区五座人行天桥已完成招标。嘉陵江西路上跨宝成线立交工程、青衣江西路上跨宝成线立交工程已开工。一环路道路建设正在加快。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运转良好,2010年,我们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和供水管网建设,绵远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岷江路、嘉陵江西路供水管网已完成。

  2010年,除绵茂公路,德阳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公路3052公里。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有序推进,36个灾后恢复重建汽车站今年将全面完成,德阳火车新客站将于今年3月投用。

  记:作为未来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德阳如何在地域和环境上为市民打造更宽广宜居的聚居之地?

  杨:我们将旌南、旌北、东山、天元四大片区作为城市未来的聚居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目前一批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已竣工或开工建设。岷山路延长线已完工,旌南大厦、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开工。

  2010年,我们实施了长江路等7条路和八角广场的生态绿化,建成北公园和南公园一期。东湖山公园、旌湖两岸24公里的绿化、景观艺术长廊等的完成,以及街头绿地、市民健身广场建设等,让市民看到了“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特别值得一提的,如果北公园用地用来搞房产开发,政府财政可收入18亿元,但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坚持打造“生态德阳、森林德阳、宜居德阳”,规划建设北公园,得到市民的广泛拥护和称赞。我们将继续坚持沿旌湖两岸打造德阳的城市个性和特色,未来会将东山片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肺”进行规划建设。

  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是德阳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德阳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如何推进的?

  杨:市委、市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坚持民生优先,改善环境优先,全域覆盖。我们对45条背街小巷进行路面黑化、修复,更换路灯等,完成人行道修补近3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6个。增加环卫工人400余名,组建公路保洁队伍3支,机械化清扫率达35%。市区主要干道户外大型广告90%以上被拆除,规范了7条主要干道广告和店招,新设置便民广告信息栏500余处。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7个, 规划新建农贸市场7个,清理摊点占道经营6000余起。新增停车场、点近400处。规范建筑工地500余个。

  对71个社区、39个“城中村”、17个城乡结合部、近200个废旧收购点集中开展了“脏乱差”整治。严格查处乱停乱放,开展占道经营、商业噪声等专项整治。对市区7条干道和八角广场实施绿化、美化、亮化。重点对长江路、泰山路、旌湖两岸和商业繁华区实施风貌改造。已建成全长24公里的旌湖两岸、文庙广场、东湖山公园、钟鼓楼等10余处特色景观,并以“水景长卷”为主题打造旌湖两岸。

  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正是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平台,德阳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正在筑牢这个基础,为德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发挥应有作用。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循序渐进、科学建设的系统工程,我市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决定了我市在城镇化、统筹城乡工作中必将走在全省的前列。 本报记者 谢晓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