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强县系列报道
6月25日,全省高考成绩揭晓,中江县高考再夺德阳之冠,本科上线达两千人,其中,中江中学成为全市唯一突破千人大关的高中学校。至此,中江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已连续三年居全市之首。回望2004年前,全县每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不足千人,何以在短短五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记者走入“英雄故乡”探求县城教育质量飞速提升的原因。
“抓教育就是抓永远的发展”
“中江是人口大县,要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关键在教育;中江要实现四川丘区强县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抓项目,是抓今天的发展;抓科技,是抓明天的发展;抓教育,是抓永远的发展。”在中江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杨震上任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为大的观点:一个地方经济落后可能是一时的落后,教育落后必定是长久的落后。
2009年2月,杨震调任中江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的第二天晚上,便率相关人员到中江中学视察高三晚自习,随后几天又先后到城北中学、实验中学、仓山中学等高中学校调研,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积极解决学校实际困难,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到重建工地上、教室里、教育局机关审查教育工作。
中江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更加大了教育投入:每年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50名以上的教师;拨付专项资金奖励全县的优秀师生和优秀管理工作者;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奖励关爱留守学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充实中江教育力量……一系列大动作促使中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江教育”已经成为地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学习“中江经验”、“中江模式”、“中江现象”,“远学临川,近学中江”成为德阳市近两年响亮的口号。
打响“保卫战、防御战、品牌战”
为保证2009年高考再创佳绩,中江县教育局在“五年建成四川教育强县”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确定了“提升教育质量,突破2000大关”的高考目标。坚持把提升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前后对比变化,营造了全县教育工作者积极培养合格学生、狠抓质量、勇争第一的良好氛围。
在保优生的过程中,中江先后开展了“三场战争”:先打“保卫战”,针对五年前中江大量优生外流的情况,想方设法保住优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打“防御战”,到06、07年,县教育局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变保为留”理念,通过加强学校管理、配强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等举措,让优秀学生主动留下来,优生外流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后打“品牌战”,从08年开始,在中江教育取得重大成绩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各项成绩及办学理念,消除优秀学生及家长的顾虑,激起他们“在中江就读也能考清华、北大等好学校”的热情,优生外流现象基本消失,外县慕名到中江就读的优秀学生明显增多。
让学生和家长“相信家乡的教育”
中江中学在今年高考中本科上线1102人,是全德阳市唯一一所突破千人大关的学校,校长蒋波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为:坚持以提升质量为中心,科学备考,将应往届、文理科、实普班一起抓,注重中生的提高转化和优生的爬高磨尖,以总体优势取得高考胜利。
中江县实验中学高三(七)班是本次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之一,50人参考,25人上本科线,班主任徐晓兰介绍成功经验:“高中学生看起来像成人,但自控、自理能力仍然很差,如帮助、监护不力,往往养成不良习惯,这时再来扭转,只会是事倍功半。我的办法很简单,关心、细心加耐心,从高一抓起,紧跟学生,重在落实,不放弃一个。”
中江县文科状元周维说:“三年前,我刚初中毕业,因为中考考得很好,县外有三所学校的老师与我联系过,希望到他们的学校读高中,当时,我的确很犹豫,但我父母在了解了中江中学的教学质量后,我决定在县内读高中,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一名家长表示,近年来教学质量与日俱增,家长们相信家乡的教育。
学校在今年高考中成绩突出,社会影响相当好,前日记者在中江中学的军训报名现场见到,外县来联系就读该校的学生很多。中江县教育局局长郑大明告诉记者:“成绩属于过去,拼搏成就未来。请家长和学生们对明天信心满怀,将投入更大力度发展中江教育,让更多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本报记者肖笛实习生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