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份,上海市穿着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9.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考虑物价下降因素,实际销售同比增长13.1%;其中:6、7月份连续两个月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8.3%和19.3%。今年以来上海服饰消费欣欣向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服装、鞋类、金银饰品销售全面上升。1—7月份,本市销出各类服装7897万件,同比增长4.4%,针织内衣裤销出2758万件,同比增长11.4%;鞋类销出2514万双,同比增长9.5%;金银饰品销出2.68亿元,同比增长19.1%。二是节庆期间服饰消费成为销售主力。今年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节庆消费十分红火,据对200多家大中型商业企业调查,分别实现零售额3.87亿元、24.29亿元和18.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10.4%和52.7%,据分析,其中60%—70%是服饰消费所实现的零售额。三是服饰连锁专卖店销售见旺。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上海的连锁服饰品牌专卖店已达到446家,实现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培罗蒙、杉杉绿色服饰、古今内衣等连锁专卖店上半年销售分别同比增长117.3%、64.5%和12.8%。各类连锁服饰专卖店以款式新颖、用料考究、价格合理为特色,吸引了目标顾客流连忘返。四是百货商厦成为服饰品牌的集聚地。今年上半年,在全国103家超亿元的百货商厦排名中,上海的第一八佰伴公司、市百一店、新世界城、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等12家大店名列前茅,共实现零售总额56.86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商厦零售总额的14.6%;上海百货商厦中,以经营服饰品牌为主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60%以上。五是服饰消费同比增幅领先全国。7月份,全国穿着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而上海增幅则达到19.3%,为今年以来最高增幅,超出全国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表明上海在建设国际化“购物消费天堂”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六是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落户上海。据静安区商委统计,目前在南京西路恒隆、中信泰富、梅陇镇三大广场和周边的品牌专卖店中销售的国际一二线品牌已达1200多个,其中国际顶级品牌28个。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地区经营的国际知名品牌达到97个,南京西路、徐家汇、淮海中路等中心商业区经营的国际知名品牌也日益增多,成为吸引周边城市、本市高档消费群体和国外旅游者来沪消费的首选地。七是服饰价格保持稳中有降态势。1—7月份,本市居民价格指数中,衣着类价格指数一直保持负增长,累计价格同比下降3.5%,7月份降至最低,降幅为7.3%,琳琅满目的服饰、令人心动的价格、赏心悦目的环境,使国内外消费者欣然购买。八是服饰促销营销活动推动销售上扬。上海商业抓住中外节庆活动和举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商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营销活动,激发顾客的消费意愿,使服饰销售蒸蒸日上,三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推动上海的穿着商品零售额实现了25.03亿元,在当月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5%的情况下,销售仍然同比增长了3.5%;销出各种服装1016万件,羊毛衫110万件、皮鞋174万双,分别同比增长了3.3%,2.5%和13.8%。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