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海事大学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后勤服务

2020年10月14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4/7/19

上海海事大学自2000年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始终坚持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后勤服务,并在后勤保障工作中坚持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保障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学习与生活的正常秩序,为学校创建高水平的海事大学做出了贡献。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的服务方向1、为不断适应教学和科研对后勤保障的需求,建立了后勤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实现后勤各项服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运作,以保障教学和科研的服务需求,是学校后勤服务内部管理的特点。根据学校建立的ISO9001质量管理规范要求,2000年后勤转制后,后勤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经过4年多的运作,实践证明通过后勤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各项服务有了质量保证,推诿和扯皮现象明显减少,效率大幅度提高,管理进一步畅通,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责任明确,为整个后勤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上水平起到了保证作用。2、通过改革,提高了后勤实体的服务能力,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改革的开始阶段,学校就确定了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注重内涵和外延改革。内涵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经营目标责任制度;外延改革通过增强竞争力、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扩展校内外市场。四年来始终坚持学校党委提出的“小步走、不停步,在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改革”的改革思路。如:2000年初步完成了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2001年进行了修缮服务责任制改革、物业公司股份制改革;2002年投资改造海云宾馆并引进社会餐饮企业以提高宾馆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2003年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了部分部门合并和人力资源重组;2004年积极与上海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进行联系和合作,参股专业化公司的建设等。通过后勤的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后勤员工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明显提高,后勤服务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师生对后勤服务满意度也逐年提高,2002年以来总体满意率达到了80%以上。2002年6月获得了教委“高校后勤改革先进单位”称号。改革的另一方面效果是大大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2001年――2003年学校支付后勤中心的所有后勤服务和管理费用、学生公费医疗费等总和为1554.8万元;而后勤中心仅职工工资、福利、教育、社会保障费支出总和就达2323.5万元,另用于后勤投资、房屋和设施设备改造1629.6万元。因此,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无疑为学校节约了不小的支出,从而让学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学第一线。3、坚持高标准的服务,为学校创设优美的办学环境学校后勤工作一切以服从教学、科研和师生需求出发,以高标准要求后勤职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几年来,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年―2003年为学校连续争得了“浦东新区卫生标兵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二、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育人功能1、以学生为本,尽力降低服务成本,让学生得利学校实行后勤改革后,后勤中心始终坚持保本微利、质高价优的服务,让学生得益。如改革后,饮食服务部除有水电补贴、5000元以上设备投入和维修由学校承担外,人员工资、福利、公积金及5000元以下设备投入、维修等支出全额承担,且学校提出了毛利率控制,菜价不得上浮等要求,压力很大。饮食服务部经过加强成本核算、减少人员支出、提高劳动效率、多跑多看采购价低质优的食品、提高服务水平和饭菜质量以吸引就餐人员,控制住了毛利率,饭菜价格较改革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浮。主副食品价格与1999年相比总体下降了8-10%,价格水平从上海高校中上水平下降到了中下水平。2003年10月份以来,主副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创下了近10年的最高,饮食部在学校的支持下,仍基本保持了原有主副食品供应价格不变,为学校的整体稳定作出了贡献。2、主动接纳学生参与后勤服务、管理和监督多年来后勤主动接受学生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与学生伙管会密切合作,共同商讨改善餐饮管理和服务水平,并且开展了有意义的活动;2002年起后勤中心先后聘请了4名学生总经理助理参与后勤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2004年起,聘请了5名学生为“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员”,命名为“啄木鸟行动”,帮助后勤中心检查、监督服务质量;2004年起先后聘请了10余名学生参加后勤的勤工俭学;每年以调查表的形式,主动向广大学生征询意见和满意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