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稳岗位 拓渠道 强合作 全力推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专访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

2020年10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20/8/18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虽然上半年全市就业各项工作基本达到预期,但疫情等因素对就业工作的冲击仍在持续,当前就业环境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如何保障民生做好下半年就业工作?记者专访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

“下半年,我们将从全力以赴保居民就业、突出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做好劳动维权、做好脱贫攻坚、助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做好宣传服务工作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确保全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该负责人介绍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下半年将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并引导、鼓励和支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补贴和社会补贴政策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推动创业服务提档升级,统筹抓好我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用好用活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同时,立足各区市县、园区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推动建设适配度更高的县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力争将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创建为区域性、专业性的人力资源市场。

在农民工服务保障方面,高度关注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加强就业失业形势研判,针对性制定农民工失业返乡应急预案。结合新业态用工需求和农民工特点,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培训方式,积极推行定向、定岗、订单式技能培训模式,点对点做好精准培训服务。同时,贯彻落实我市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30条措施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推动出台实施农民工战略性工程的政策文件,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评选30个市级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和15个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基地。

“劳动维权,也是服务保障的重点。”该负责人说,在做好劳动维权方面,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探索建立劳动关系风险预警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和调解工作,大力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根治欠薪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建立健全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恶意讨薪”行为。同时,加大信访隐患排查力度,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在做好脱贫攻坚方面,积极巩固就业扶贫成果、抓好社保“兜底”扶贫、做好人才扶贫,深入落实就业扶贫15条政策举措,加强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设,规范公益性岗位运行管理,鼓励引导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加强“广安—湖州”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帮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比对和共享,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好代缴养老保险和待遇落实工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家庭“两后生”等重点群体,有序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扎实开展“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

如何让就业工作助力融入双城经济圈?该负责人表示,深化渝广两地就业服务合作,定期交换就业形势,共享企业用工监测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合举办招聘求职活动,促进两地充分就业创业。推动农民工保障服务一体化和推动劳资纠纷调处服务一体化,及时跟进川渝共建的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资源数据库建设,推动实现渝广两地农民工数据共享,共同做好走访慰问、根治欠薪、就业招聘等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互通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同推进根治欠薪。同时,推动技能人才服务一体化,依托两地技工院校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共同提升两地职业技能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提炼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广安就业工作影响力。”该负责人表示。(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