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安决战贫困再出发

2020年09月30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18/1/3

地处秦巴山区的广安,从未如此耀眼。

全市6个贫困县,3个顺利“摘帽”。曾经的“贫困样本”,一跃变为“脱贫标杆”,广安因此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脱贫经验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点赞。

看数字:3个区市实现“摘帽”的背后,全市贫困人口从32.48万减少到11.98万。

看变化:昔日贫瘠、落后的村庄,变成了一个个美丽和充满内生动力的乐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广安不负重托,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面对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仍将是广安6344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场鏖战。

因为深情,所以勇担责任;因为艰巨,更加一往无前。

快马加鞭的发展路上,为兑现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掉队的庄严承诺,广安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再出发!

日新月异的脱贫巨变,继续上演;荡气回肠的扶贫壮歌,动人心弦……

两年时间 用行动写下巨变

广安,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家乡。这些年,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昔日的西部小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释放出从未有过的活力。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规模总量小”的特殊市情,截至2014年底,仍有3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现实刺痛人心,扶贫迫在眉睫。

广安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果断决策到2018年,实现城乡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到2019年,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到2020年,全市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82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广安打响!

这场战役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脱贫攻坚挂在心上、抓在手上,率先垂范、挂帅出征;2888名帮扶干部、82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6.6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结亲帮扶;全市各级各部门“挂图作战,倒列清单”,层层立下军令状,以行动彰显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和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众志成城、干群齐心,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精准靶向,直指贫困!

五改三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保兜底……扶贫政策照亮群众的脱贫梦;精准扶贫痕迹“全程纪实”制度、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痕迹管理体系、第三方评估……一系列新举措应运而生,破解精准扶贫难题。

脱贫难,路子对了就不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广安以“精准”二字为着力点,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将扶贫化为眼见为实的发展成果。

20余万贫困人口告别了贫穷,跨越性的历史巨变书写在广安大地。

曾经山高坡陡路难行,土地瘠薄粮难种的广安区白马乡白马村,如今山还是山,但满目是顺畅通达的通村路、漫山遍野的柠檬树、张灯结彩的新房子。与贫瘠的村庄一样,被沉重的贫困帽压了好多年的村民游宗燕与村子一起拔了“穷根”、摘了“穷帽”,现在,游宗燕有了存款,搬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

曾将广安区龙安乡、岳池县石垭镇两地村民阻隔开的大云山,因为产业的连片发展,这片昔日的荒山坡摇身一变,如今成了助两地村民脱贫致富的“花果山”,将两地村民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山变了,荒山变为绿山;路变了,泥路变成水泥路;村民住的房子变了,旧房子变成新房子;村民原本空空的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成功“摘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决战,我们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我们亲眼看到了中央精准扶贫方略在基层的坚决贯彻与执行,更在脱贫一线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对这片土地的责任与深情。

——在这里,有为脱贫事业挥洒汗水,最终将生命献给这片热土的老支书张秀代;

——在这里,有身怀六甲仍坚持奔波在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曹小飞;

——在这里,更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来到基层,与村民同吃同住、同感同受……

如今,贫困的群众富起来了,贫瘠的村庄美起来了,这是过去两年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用行动写就的最美诗篇。

时不我待 决战贫困再出发

回望过去,6个区市县半数成功“摘帽”成绩可喜。展望未来,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地区和人口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小康,任重而道远。

目标在前,责任在肩。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广大党员干部鼓足干劲,决战贫困再出发!

脱贫决心未变,脱贫力度未减。为完成6个区市县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市继续按照“在全省树立旗帜和标杆”要求,锁定目标,上下一心战贫困。

邻水县西天乡走马村,在第一书记李艺和村支“两委”的规划下,搭上了电商扶贫快车,农产品依托电商平台“飞”出大山,成为助农脱贫的有效之举。

武胜县烈面镇高峰村,3个标准化钓鱼池注满清澈的嘉陵江水,嘉陵江边步游道、公厕、钓鱼台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一条依托旅游的脱贫致富路正在铺就。

……

脱贫奔康,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迈出奋起直追的铿锵步伐。

而对广安区、华蓥市、前锋区这些已“摘帽”的地区来说,脱贫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反弹的任务,更为急迫。

去年10月28日,省政府刚刚宣布前锋区“摘帽”后的第二天,一项庞大工程迅速在该区开展起来。1200名党员干部前往贫困村、非贫困村,对6924户贫困户和3214户非贫困户进行实地摸排走访,对临界困难户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脱真贫,真脱贫。着力于此,前锋区防止返贫反弹的“十看五帮三机制”应运而生。

“十看”,包括看收入、看吃穿、看医保资料、看产业等;五帮,即帮助持续稳定增收、帮助改善住房条件、帮助申请脱贫政策、帮助提升生活质量、帮助塑造新风正气;“三机制”,即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分级预警机制、问题督办机制。将贫困户、已脱贫户、非贫困户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分别建立台账,实时预警,及时跟进帮扶。

该项机制的建立,对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反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7年11月17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点赞前锋区“十看五帮三机制”,认为其对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是积极有益的探索。

为确保脱贫攻坚见实效,我市大力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通过动态监测脱贫户、夯实产业基础、织密民生保障网等措施,巩固已退出贫困村的脱贫成果。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动力,激励着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战中,再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