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逆势而上再攀高——我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15/4/21

“今年1—3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名列全省第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名列全省第4;服务业增长10.1%,名列全省第2;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全省前5位以内……”4月20日,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会上,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让与会人员为之振奋,这凝聚着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逆势而上、追赶跨越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伟人家乡广安,跟随百花竞放的步伐,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经济回眸:

“快热身”现象遍地开花

工业经济精彩开篇,新兴产业稳中提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4位,比去年同期提升11位;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实现总产值48.4亿元、增长37.9%;488户规上企业实现净利润17.5亿元、增长8.7%,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并驾齐驱,高位运行。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8亿元、增长17.6%,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三产业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9亿元、增长13%,居全省第5位,其中,汽车类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市场消费持续活跃。

现代农业提质扩面,形势喜人。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6万亩,加快推进“111”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总规模达到100万亩,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分别达到23个、30个和2229个,着力打造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新农村,助农增收。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7亿元、增长33.7%,增速居全省第3位。完成国税收入7.6亿元、增长37.5%,地税收入13.2亿元、增长20.9%,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金融经济运行稳健,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1.2亿元、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8.3亿元、增长5.5%。

就业收入基本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926人,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及创业136.26万人,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7%,保持了城乡居民持续增长、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良好态势。

走势展望:

奋力冲刺“双过半”

一季度“开门红”敲下了定音锤,下一步如何发力,实现“双过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早已做好安排部署,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开好篇,谋好局。

推动工业强势崛起,必须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基于此,下工夫抓实项目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项目投资结构。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阵地,加快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传统产业潜能,切实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务实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努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当务之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瞄准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重点挖掘养老健康家政等领域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及新兴消费业态,加大限上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强化消费市场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检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0个特色集镇建设,快速推进果丰棚户区、协兴棚户区等6大棚户区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扎实抓好“三农”工作,不断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抢占发展先机。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抓住宽进、严管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改革方向和重点,同时,切实提升财税保障能力,盘活政府沉淀资金,尽快把沉淀资金的“好钢”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实施民生工程,更加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突出抓好扶贫攻坚,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力争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