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精准脱贫百名科技人才服务团”,组建农、林、牧、渔等10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下沉脱贫一线攻坚克难;
开展“春风直达、助农助耕、帮扶把脉”三项服务,对点护送23万名专技人才安全返岗;
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织45名专家研修……
近年来,岳池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创新“岗编分离、飞地协作、人人驿站”三大人才品牌,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据统计,该县人才总量达13万名,连续两年在全市人才工作中排名第一。
引才:岗编分离
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在顾县镇羊山湖村看到,岳池县首批引进乡村振兴人才、羊山湖村村主任助理张丰麟正忙着梳理产业发展情况。
“组织对我很照顾,不仅让我到市外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进行岗前培训,还在乡村两级分别明确一名联系培养人,帮助我们迅速适应角色。”张丰麟如是说。
2018年11月,张丰麟通过岳池县首批乡村振兴引进人才考试,经过系统培训,他被分配到顾县镇羊山湖村工作。
踏实肯干的张丰麟,经过近两年的磨练,从不熟悉村里情况,到为群众谋福利,发展起了1200余亩中药材种植产业,深受群众好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短板也在人才。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人才“后浪”,该县探索实施“县引村用、岗编分离”引才模式,计划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5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村工作,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时,根据乡村发展需要和人才专业特长,精准选派引进人才到深度贫困村、文旅特色村等5类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履行“五大职责”。
两年来,该县通过“县引村用、岗编分离”引才模式,已有96名乡村振兴人才下沉一线、扎根基层。
今年,该县已计划引进50名第三批乡村振兴人才,报名人数突破千人,即将进入面试、体检以及考核等环节,预计今年10月到岗到位。
用才:飞地协作
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日前,记者在岳池县经开区医药孵化中心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已全面竣工,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类生物医药实验仪器。
该项目规划占地111亩,总投资3.7亿元,主要为成都医药研发基地、国内合作科研院所和入园企业提供小试实验、中试生产、质量检测等服务。该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后,将提供一批生物医药人才岗位。
“生物医药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县大力推进人才协同发展,助推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岳池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均说。
有了平台,提供了岗位,人才从何而来?目前,该县通过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中医药科学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目前,岳池县经开区人才总量达2000余名,入驻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医用卫材等生物医药企业63户,转移转化成果75项,建设实体项目41个,投资总额达124亿元。
爱才:人人驿站
确保留人与留心同步
2019年,岳池县出台了《岳池县“小平故里英才卡(C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聚焦金融、科研、医疗、交通等7个方面为专家人才提供贷款优惠、购房支持、绿色通道等12项专属服务,确保留人与留心同步。
“这个政策很好,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可以免费刷卡。”岳池县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翟雪说。
不只是“小平故里英才卡”制度。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人才保障工作,聚焦聚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培育求才若渴、礼遇人才的创新沃土,搭建挥洒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依托高层次人才联合会党支部等载体,设立“人人驿站”,为人才提供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创新创业等一站式服务,集聚政策资源、平台资源、智力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助才成功的创业福地,搭建起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起了识才爱才聚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杨学军 吴环 岳池记者站 范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