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要》》》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去年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投资增长215.8%,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89.1%,高新技术与高等教育发展产业产值增长85.6%,节能环保与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56.2%,新型住宅制造产业投资增长44.2%,精细化工产业投资增长33.9%,旅游产业投资增长35%,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长27.1%,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增长25.2%,高端轻工业与服装产业产值增长24%,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1.1%。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300平方公里组团城市骨架初具雏形,城镇化率提高6.3个百分点;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成功争取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13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录,建成539个幸福美丽新村,惠及农民群众121万人。
——摘自《中共广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
发展举措》》》
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实现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带动农业现代化,推进信息化。
坚持产城一体。成立17个重大产业推进工作组,着力发展“八大重点工业产业”和“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建立有利于“两化”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与“两化”互动发展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
坚持生态环保。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民生为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让群众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中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背景新闻》》》
12月14日上午,在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的临港大市场里,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临港大市场在广安城区居民中名声越来越响,拥有400多个商家,月交易额超2亿元,已成为广安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一级批发市场。
临港大市场的热闹,是枣山变成“宝山”的例证。自2013年园区成立以来,已完成以物流商贸、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为主体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产城一体的产业新高地、城市新中心,并与广安主城区连为一体,实现同城化。昔日广安一个普通的乡镇,如今崛起成为一座新城。
一个园区就是一座新城。在广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寻根溯源,这正是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结果。
工业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毫无疑问,作为全省较为落后的农业地区和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兴工业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打牢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作为切入点,着力培育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新型住宅、高端装备制造六大高端及百亿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全面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全市上下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共鸣,保持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华蓥便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功范本。曾经严重依赖资源的华蓥,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成功摆脱对煤炭和水泥的依赖,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如今,华蓥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华蓥造”电子产品的营销网络覆盖全球。今年前三季度,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91.2亿元,今年破百亿元并无悬念。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华蓥的一张亮丽“名片”。事实上,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我市创新形成的6个区市县、4个产业园区、4大集团,都有其响当当的产业品牌。我市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全市上下一盘棋,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工业化提升没有城镇化的支撑,或者只有城镇化的推进而无工业化的牵引,“两化”互动就会形成死棋,在区域长远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渐显露发展的“短板”。因此,我市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新型城镇化步伐亦在加速。
从家乡眉山市到武胜县街子镇寻求发展的谢金利,便感受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度”。2013年,看好街子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谢金利从家乡眉山市来到街子镇,做起了建材生意。3年过去,昔日的偏远小镇,已摇身一变成为工业新城。搭上新城发展的“顺风车”,谢金利的生意红红火火,每个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
尽管门市价格已在3年间翻了三番,谢金利仍打算再物色几个门市,扩大规模。“现在到街子工业园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外地人在镇上买了房子,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生意越做越大的谢金利,举家搬迁到街子镇。他直言,“街子就是我的家乡。”
像谢金利一样把根扎在园区的不在少数。街子镇副镇长刘辉坦言:“在园区务工的产业工人,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必须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刘辉道出秘诀:“以人为本,依托工业园区,打造特色集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繁荣产业、完善功能、挖掘文化、突出特色”工作思路,坚持把特色集镇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从“千镇一面”到“独具魅力”,我市首批建设的特色集镇,大部分实现了“华丽转身”。值得欣喜的是,我市首批打造的特色集镇中,13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录。
5年来,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300平方公里组团城市骨架初具雏形,城镇化率提高6.3个百分点;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成功争取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建成539个幸福美丽新村,惠及农民群众121万人。
“两化”互动的落脚点在人,在于改善民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在“两化”互动进程中,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身患残疾的武胜县高洞村村民蒋绍余,在度假区做起了租车生意。仅此一项,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
据统计,5年来,我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4%、12.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