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区工作标准不高,管理还不够严格不够精细,工作人员没有开展统一的规范培训;一些散居小区具备硬隔离条件,但未实施硬隔离;一些小区宣传不够灵活,特别是对小喇叭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统筹力量还不够,没有有效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2月8日上午,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安区委书记文建平深入万盛、中桥、广福等街道开展了疫情防控督导工作,面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督导后,文建平还通过微信工作群要求各乡镇(街道)对照以上问题,举一反三,严格按照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特别是对照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5号公告要求,真正将工作落细落实,抓到实处。
2月9日上午,文建平又赴龙安、大龙、大安、东岳等乡镇明察暗访,要求乡镇严格按照市指挥部5号公告要求,织密防线,严防死守,把各条措施落到实处。
万众一心抗疫情,众志成城抓防控。自1月26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安区坚决落实中省市防疫工作部署,按照“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工作思路,坚决落实“所有社区和村组要真正全部管控,防内部扩散;所有重要交通入口一定要真正全部管控到位,防外面输入;所有密切接触者要真正全部追查到位,防更大感染”的“三个全部”工作要求和区委系列防控举措,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做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切实阻止疫情蔓延。
“八个全面”+“七个不准”
严防疫情内部扩散
“同志,现在是疫情爆发高峰期,请你们配合。出入要有通行证并且登记,限定一天一家只能有一人出去,且两个小时内必须返回。”2月9日,广安区万盛街道金海岸小区居民李先生准备出门,被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点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拦住,登记取得通行证后才得以离开。
住宅小区是疫情传播的易发高发地,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广安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2月5日晚就根据实际情况,发布第3号公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要求,决定“八个全面”阻击居民小区疫情传播。
全面设立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点,每个小区只保留一个车(人)行出入口,所有进出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实行最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每户家庭每两天指派1名家庭成员凭通行证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党政企事业单位职工发放特别通行证,由所在单位负责体温检测;超市、医院、农贸市场、加油站、婴幼儿用品店、药店等从业人员由所在社区出具证明,发放特别通行证。全面严格管理外来人员,禁止重点疫区人员进入小区。全面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确诊、疑似病例患者所在楼栋实行硬隔离,楼栋内居民一律不得出门,每日测体温2次并报告,居民必须戴口罩,相互交流距离1.5米以上,有生活困难、发热、咳嗽、乏力等及时与楼栋管理员或社区联系,防控疫情扩散。全面掌握疫情动态,逐户摸排业主家庭情况。全面实施消杀灭,彻底整治小区环境。全面规范处理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消毒,统一回收,及时处理。全面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杜绝交叉感染。全面阻止人员聚集,严禁住户串门、扎堆、聚餐、聚会。
2月7日晚,广安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5号公告,出台了全市所有村落、小区、单位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等15条具体措施。广安区随即进行传达贯彻,要求所有小区严格按照5号公告执行。从2月8日起,该区除所有小区、单位只保留一个出入通道外,还规定人员凭有效证件(身份证、门禁卡、出入证)进出,并接受体温检测,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特殊情况由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备案。无物业管理的小区一律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出现确诊病例的小区、住宅楼单元实行封闭式隔离。
农村地区也是疫情内部扩散的关键所在。该区强化农村地区管控,严格落实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病媒生物防治,落实停止各类群体性聚集活动的措施,停止群众性聚集活动,暂停各类文化服务机构开放,暂停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禁止群体性聚餐。认真落实“七不准”要求:不准外来人员入村;不准打麻将、玩扑克形成聚集;不准不戴口罩出入农贸市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不准不戴口罩近距离聊天形成聚集;不准串门、外出、集中休闲形成聚集;不准群体性聚餐形成聚集;不准赶场形成聚集。扎实做好公共场所管控。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并实行辖区负责制,指派专人值班值勤,劝离聚集人群,对不听劝阻者,由公安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严防死守+建立台账
坚决防止疫情外部输入
“同志,我们接到通知,外地牌照车辆均要进行登记……”2月6日上午,记者在巴广渝高速路花桥出口看到,公安民警、医务人员以及花桥镇、交通局的干部正在对外地车辆进行检查登记。
正在现场督导的广安区花桥镇党委书记龙瑞云介绍,总人口7.6万人的花桥镇是广安市的北大门,自疫情爆发后主动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广设卡点,严控进出,建立台账,织密疫情防控网,全力确保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外部输入是广安区疫情爆发的重要源头,为此,广安区在严防死守上下功夫,坚决防止疫情外部输入,扎实做好进入广安区通道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车辆管控工作。设置体温检测点,一旦发现发热症状和疑似病人,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卫生健康部门按规定处置。
严格执行“一检多认”。按市指挥部《关于切实做好交通防疫检测点工作确保交通畅通的紧急通知》,全市范围内各防疫检测点检测的车辆,发放统一制发的已检标识,在规定时间内其他检测点不再检测,凭已检标识直接通行。
建立台账,全面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全面摸排湖北等省市返(到)广人员底数、基本信息、正确位置和健康状况,按规定程序实施分类处置,及时准确上报。近14天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的区外返回人员,要求必须在1小时内主动向居住地村、社区报告。逐一排查防疫部门流调提供的密切接触者人员,逐一排查省大数据中心提供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14天内的活动轨迹,建立台账。要求居民出现发热(体温≥37.3℃)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在第一时间向村、社区报告。
宣传动员+物资保障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老乡,我们是区政协办公室党员志愿者,请您尽量不要外出、不要聚集,还要戴上口罩、勤洗手……”2月9日,在广安区大龙镇金福村疫情防控卡点,广安区政协干部正和村组干部一道劝阻一名准备出村的村民。
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喉舌的宣传工作作用不可小视。广安区从疫情一开始就在宣传工作中立足抓早抓实和创新,切实加强宣传动员和引导。转发、自发权威通告120余次,动员信息、防控措施等信息60条;深入挖掘宣传防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举措,记录好广安区防疫故事,凝聚好广安区防疫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转化文明城市创建和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经验,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2000余名干部职工和青年志愿者,深入联系村(社区)开展宣传引导、协助排查、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区人大、区政协还倡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和捐款捐物。
防疫物资也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该区成立了医疗物资采购特别小组,广泛发动全区职工利用人脉,联系到外科口罩、防护服等急需防疫物资购进渠道,组织人员蹲点购买,积极缓解主要防控物资需求压力。组建工作专班,引导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适当增加库存,做好米、油、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调度,依法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市场供应总体有序正常。(何黎明 宋天淑 王雪琴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