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借“全面改薄”之力推教育扶贫之舟

2020年10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17/4/20

走进华蓥市天池镇天池小学,校园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锐意进取的繁荣景象:崭新标准的运动场和学生食堂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孩子们在宽敞舒适的食堂里愉快地享受着丰盛可口的营养餐,在操场上快乐地进行着各种体育锻炼。

据天池小学负责人介绍,天池镇是华蓥市2016年脱贫摘帽镇之一,根据教育扶贫专项规划,该校借助“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60余万元,改建运动场地4800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500平方米,所有教学班配置了电子白板、接通了网络,现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食堂面积、运动场地面积,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办学指标均超过了省定教育扶贫乡镇标准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天池小学仅仅是我市实施“全面改薄”和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2016年,根据中、省、市扶贫工作整体部署,广安市教育系统积极响应、主动谋划,将正在实施的“全面改薄”项目与教育扶贫有机融合,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今年,我市进一步借“全面改薄”之力,推动教育扶贫之舟快速航行。

聚焦贫困突出重点

精准安排项目

根据市教育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和“全面改薄”规划,我市聚焦计划摘帽的贫困县、乡镇、村,组织各区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贫困地区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现状再次进行细致梳理,摸清家底,并对照标准找准缺口。

针对所找缺口,进行“量体裁衣”,本着“一校一策,补短板、兜网底,建一所成一所”的基本原则,结合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反复商讨论证,合理编制贫困学校“全面改薄”年度具体实施项目,实施项目既突出重点、又解决急需。

部门联动配合到位

形成推进合力

各区市县将“全面改薄”工作纳入教育扶贫联席会议议事范围,定期组织发改、住建、国土、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和管理办法。一季度根据年度规划,研究制定年度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各地签订目标责任书;二季度末召开推进会,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用地、办证等难题,协调相关部门对“全面改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三季度开展专项督查,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上年项目收尾和本年项目推进情况,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建设;四季度对“全面改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等情况,监督各地规范建设程序,充分发挥建成项目效益。

同时,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教育扶贫重点项目,纳入对区市县绩效目标考核和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否定性指标之列,由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地采取措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多元筹资资金落实

建设保障到位

我市创新资金筹集模式,形成了“中省补助、市县配套、统筹弥补、税费减免”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教育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大力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根据教育扶贫年度计划和中、省投资情况,精心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做好项目落地的前期准备,并积极主动汇报,大力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其他专项资金。将“全面改薄”项目与校舍维修改造、西部初中工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其他中央专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实施、统筹安排资金,弥补“全面改薄”资金缺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督促区市县将“全面改薄”所需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列入年初财政预算,优先安排资金予以保障;将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纳入教育扶贫绩效考核,激励区市县加大投入。减免建设税费。协调财政、发改、住建等部门对“全面改薄”校舍建设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行政性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切实减轻项目学校经费负担。

强化监督快速推进

任务圆满完成

我市以有力、多元的监督手段,督促项目学校、施工单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度建设计划按时圆满完成。

建立定期现场督查和不定期抽查机制。“全面改薄”领导小组每季度对项目现场进行一次督查,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并纳入目标考核,对建设进度缓慢的,督促其加快建设进度,对进度严重滞后的启动问责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项目“回头看”,督促已完工项目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尽早投入使用,让师生早受益。建立双月进度通报机制。各项目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凭借“双月报”管理软件,按时上报建设进度,及时汇总分析进展情况,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定期对各区市县“全面改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效益和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健全考核机制。“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对各区市县项目申报、建设进度、项目和资金管理、宣传报道、档案资料收集、项目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运用于“全面改薄”绩效资金分配。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市上在对“全面改薄”专项资金进行二次分配时,将总资金的5%单列用于奖励实施进度快、管理规范、建成效益明显的区(含园区);对全市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调动工作积极性。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

成效体现明显

我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六严格”项目管理体制,有序规范项目实施过程,确保建设质量,建设成效明显。

严格项目审批。教育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全面改薄”规划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各地申报实施的年度项目严格审核,优先保障贫困学校,严禁资金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严禁超标准建设,项目批复后,严禁擅自调整实施地点和建设内容。严格资金管理。“全面改薄”专项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定期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对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严肃处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所有批复实施项目严格依法依规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实施,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监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物资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质量。严格合同管理。认真审签合同,并根据合同约定,足额收取中标人的履约保证金存入专户管理,严格按项目建设进度和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严控工程变更。加强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增减工程量的管理,对超工程概算等一律实行先报告,待相关部门实地核准后方可实施,防止随意增加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严格决算审计。项目竣工后,督促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及时办理竣工决算,送审计或财政部门审定,按照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支付工程尾款,并及时结转固定资产。

截至2017年3月底,全市“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0.46%,累计竣工校舍面积52.23万平方米、占总规划面积的60.68%,累计竣工运动场地面积72.3万平方米、占总规划面积的56.75%,已完成设备购置2.26亿元、占总规划的69%。全市已有265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等3个已脱贫摘帽县建成了农村乡镇标准中心校60所。

“全面改薄”项目快速推进,全市贫困乡镇、村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以明显改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运动场地面积,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等衡量办学条件的主要指标明显提升,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教育均衡正逐步实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