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池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就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为民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分析原因、创新治理方法、强化工作举措,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六个月居全市第一,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优化体制机制
齐抓共管共治
12月4日下午3点,岳池县环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该县环保、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气象、住建等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污染天气防治应对办法。
“县住建局负责排查县城内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和渣土外运工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对县城内散户腊肉熏制点进行不间断巡查,坚决制止在县城内无序熏制腊肉的行为;县公安局牵头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放,坚决禁止在禁售禁放区内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会上,该县环委会有关负责人对近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全县各有关部门、乡镇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以坚决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日前,根据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对全省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受逆温、小风等静稳天气影响,污染物逐渐积累,盆地可能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为做好此次区域性污染防治工作,岳池县环委会在收到预报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部署重点工作,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从预报到部署工作,岳池县环保工作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原因何在?该县环委会办公室优化整合县污防“三大战役”办公室、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县生态环保执法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实行“五办”合一,直接指挥各相关部门、乡镇的环保工作,坚持实体化运行,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同时,组建成立生态环境保护9个专项督查组,实行每日一督查、一交办,每周一通报、一例会、一专报工作制度,对工作实行阶段性安排,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制度,在大气质量达到目标管控上限时,责令在建工地、排废企业等实施错峰生产,降低生产污染排放,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自今年5月以来,督查发现问题768个,通过开展“回头看”,已完成整改756个,正在整改12个。
此外,该县还制定出台《岳池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实施计划》《岳池县2019年—2020年秋冬季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能职责及责任追究办法。
提升专业能力
强化科学施策
12月14日,位于岳池县经开区内的便民腊肉集中熏制点,现场人声鼎沸。“我们使用的这种无烟熏制机,通过烟雾净化器,熏制香肠、腊肉产生的烟雾会净化成水蒸气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出去,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提高能效。”现场熏制腊肉的市民介绍道。
引进环保熏制设备只是岳池县在污染防治中加大专业设备投入、提升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
为有效降低路面扬尘污染,该县利用大型冲洗车、大型洗扫车等机械化设备,加强街面普扫、洒水力度和街面保洁频次。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指导,积极邀请省、市大气专家加强对岳池环保行业的技术培训,对大气污染源、污染特征、污染变化趋势及管控措施进行分析指导,提升专业防治防控能力。
此外,该县持续加大专业分析,投入700余万元用于购买激光雷达走航车、无人机和开展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建设、PM2.5源解析项目工作,找准工业排放、道路及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煤炭燃烧、秸秆焚烧五大污染源头。
“找准了污染源头,为下一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依据。”岳池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常晓飞表示。
对此,该县针对五大污染源头精准施策,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整治大气污染。
——安装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22台,完成建筑工地扬尘监测平台建设;督促县城内餐饮企业、机关食堂安装并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施并建立台账。
——对全县23家砖厂进行了三轮全覆盖督查暗访,对矿业权到期的砖厂逐一下发到期通知书;进一步规范调整该县页岩砖厂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矿产资源。
——加大对重点乡镇巡查力度,强化网格布控,针对秸秆禁烧明确人员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组建7个督查组,常态化开展督查,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对当事人进行训诫、曝光,露天焚烧现象较以前有了明显减少。
——充分利用宣传车播放禁放通告和发放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小区、学校、公园等人口密集场所开展烟花爆竹禁放宣传;组织人员在县城及周边开展“大清查大排查”活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宣传车26驾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开展联合执法3次,收缴烟花爆竹711件。
多管齐下,重拳频出,岳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12月15日,该县PM2.5累计平均浓度38.2ug/m³;PM10累计平均浓度52.3ug/m³;空气质量达标307天,累计达标率88%。(张波 岳池记者站 陈海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