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场生产生活的革命——“洁净水”行动内源治理篇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15/6/21

6月15日上午10点,68岁的王志强照例来到芦溪河边散步。芦溪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后,这是他每天必做之事。看着河水越来越清澈,王志强露出了笑容。“听说沿岸还要建休闲设施,以后我们就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芦溪河是前锋区的母亲河。2014年以来,前锋区投资9000余万元,开展芦溪河段综合治理工程,被冠上臭河、黑河、垃圾河之名的芦溪河得以改头换面。

综合治理 让芦溪河改头换面

上午10点30分左右,沿着芦溪河看到,河里矗立着三座蓝色的橡胶坝,清澈的河水潺潺地向下游流去。

“开展芦溪河内源治理,第一步就是清淤,我们从今年1月开始,两台挖土机同时作业,通过三个多月的治理,终于完成了该项工作。”前锋区水务局水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胡德剑指着芦溪河上的橡胶坝向记者介绍道:“第二步是修建橡胶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

洁净水行动开展以来,芦溪河段疏浚河道、整修河床、驳岸护岸、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治理工作和部分景观改造工程也相继实施。

“对于城镇污水管网不能到达的村居,我们用在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方式解决。”胡德剑说,芦溪河区域内的所有废水、生活污水都必须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到芦溪河。

据了解,前锋城区芦溪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是前锋新区成立后全部由区级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可使河段防洪标准由2至3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能增强城市防洪功能,有效保护前锋新区10余家工业企业和1万余人的安全。同时还关闭、拆除沿河两岸养殖户26户,取缔水库网箱肥水养鱼24处,极大地改善了水质。

环境变美 成为休闲好去处

在芦溪河沿岸的龙塘村,修建好的堤坝边坐了多名位垂钓者。“以前钓鱼要走很远,现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钓鱼,钓的鲫鱼卖30块钱一斤。”家住龙塘村的刘开林开心地说,“现在河水治理好了,鱼也多了,有时候一天要钓10多斤鱼,能为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然而在洁净水行动开展之前,不少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工业废水、建筑垃圾等乱排乱放,一些塑料袋、快餐盒等生活垃圾被丢进河里,脏乱不堪,致使原本清澈的芦溪河变成了臭水沟,不但鱼虾绝迹,过往路人也纷纷掩鼻,严重影响前锋新区的城市形象,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芦溪河污染,成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

家住前锋区的陈淑敏,曾因不堪忍受芦溪河的难闻臭味,一直计划着到广安区买房。“洁净水”行动开展后,陈淑敏一家人都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开展洁净水行动以来,前锋区加大了保护“母亲河”的宣传力度,同时也提高了市民自觉保护河水的意识,加强河内垃圾的打捞力度,对河水水质进行了全面治理。“河道变宽,河水变得更加干净。”芦溪河沿岸的居民唐俊说,整治后的芦溪河沿岸正成为市民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亲水景观 沿岸商机引客来

为彻底整治芦溪河,前锋新区把芦溪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打造“亲水景观”,目前,芦溪河沿岸的建设正处于招投标阶段。

“我们要尽量减少人为破坏,根据生态安全格局要求来体现生态型的滨水景观特色,对需要开挖河道的地段尽量保护周边的植被自然环境,构建一个开放舒适、方便并拥有亲水空间的公共活动场所”前锋区建设局工作人员李可向记者介绍道,芦溪河沿岸的景观打造在设计时深入挖掘了历史文化,并力求将场景化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延续和传承当地文化,将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整合统一的文化景观格局,提升景观文化品位。

前锋区充分利用这次“洁净水”行动,改善河岸生态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将前锋打造为幸福前锋、人文前锋、生态前锋。

芦溪河沿岸景观带的建设,也引来不少“嗅觉”灵敏的商人。柯正强在芦溪河广安火车站段附近经营着一家酒楼。他告诉记者:“芦溪河沿岸要建设景观带和城市公园,这一带的门市都涨价了,好多市民都嗅到商机前来投资。”

“我决定提升酒店服务水平和菜品质量,抓住好机会大干一场。”柯志强憧憬道,他已经将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儿媳叫回了前锋,准备扩大现有的酒店规模,全家人一起打造一个精品酒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