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我市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启用及大熊猫入驻新闻发布会后,市林业局的干部职工便兵分两路,一路快马加鞭赶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迎接大熊猫“云涛”和“阳花”;另一路则马不停蹄地前往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华蓥山大熊猫基地),检查基地迎接大熊猫到来的准备情况。
8月21日下午3时,在专业人员的护送下,大熊猫“云涛”和“阳花”顺利进驻他们的新家,用于野化放归培训研究。
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为什么选择落户华蓥山?市林业局局长刘健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生态广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林业用地达3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如今,山清水秀、绿意盎然、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亮丽的绿色名片和最具竞争力的形象品牌。
好山好水筑好巢 大熊猫安家华蓥山
20日下午,记者跟随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来到华蓥山大熊猫基地,这里气温凉爽,树木葱郁,竹林茂密。放眼望去,基地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生态良好。
走进华蓥山大熊猫基地,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座具有川东民居建筑风格的房屋,分别是大熊猫圈舍和管理用房。其中大熊猫圈舍内安装了柜式空调和地磅,圈舍后是大熊猫的活动区,场内不仅青草茵茵,树竹茂盛,还设置了一些供大熊猫“娱乐”的设施。
华蓥山大熊猫基地位于华蓥山天池林场拱桥湾工区(拟建的华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2至22摄氏度、降雨量15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非常适宜大熊猫生存。基地区域内有丰富的白夹竹资源,能满足大熊猫的食用需求。
华蓥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云豹、穿山甲、白鹭等400余种野生动物,小灵猫、金钱豹、水獭等3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华蓥市坚持以拓展林业基地为抓手,以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战略,全面推进林业建设,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华蓥山上食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合大熊猫生存,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大熊猫需求。”刘健告诉记者,历史上华蓥山地区是大熊猫的栖居地,1993年秋,中国、意大利华蓥山洞穴联合科学探险考察队,发现华蓥山曾有大熊猫活动足迹。2011年至2013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今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了广安市在华蓥山建立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
“今年6月下旬开始建设,每天300多名工人在现场施工,每天实行3班倒的24小时不间断作业。”华蓥山大熊猫基地负责人黄卫东说。华蓥山大熊猫基地建设总面积3000亩,目前,基地已完成建设面积300亩,并于8月13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国家林业局依法核发了大熊猫繁殖驯养许可证。“华蓥山大熊猫基地的建成投用,对重建华蓥山大熊猫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广安旅游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
实施五大工程 城乡绿化面貌日益改善
房在绿中立,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初秋8月,徜徉在我市广袤的大地上,举目满眼如画,移步处处皆景。
“都说广安的绿化搞得好,生态环境优美,这一看果然不同凡响!”8月21日上午,行走在邓小平故里绿色长廊上的游客纷纷称赞。来自陕西的游客李林告诉记者,他和家人原本打算乘坐观光车前去邓小平故里,当看到道路两旁的景色后,便选择了步行,“这里环境、空气这么好,步行也是一种享受”。
树木茂盛,绿草如茵,长约11公里的邓小平故里绿色长廊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1日傍晚,华灯初上,位于邻水县城东北部的黄桷树公园,开始沸腾了起来:这里灯火通明,音乐声声,男女老少结伴而出,大人或跳舞或聊天散步,小孩则追逐玩耍,到处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
邻水黄桷树公园占地近500亩,其中广场占地100亩,山体绿化占地390亩,绿地面积占71.5%。自2012年12月31日开园以来,这个集广场和坡地景观于一体的地方成了邻水居民最爱的“天然氧吧”和茶余饭后的娱乐中心。
记者走进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各式小洋楼错落有致;宽阔的柏油路旁绿树成荫;连片的葡萄园、荷塘、大棚蔬菜望不到边;饭馆里酒菜飘香;广场里人们或游玩,或下棋打牌,或跳舞健身,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田园风光、环境优美,白坪——飞龙新村是我市众多美丽乡村新景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森林广安筑幸福家园,小平故里品生态文化”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种苗基地”五大工程,不断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市城乡绿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共完成城市森林工程建设任务2783公顷,建成城市森林公园29个、面积达1035.3公顷,广安主城区和各县城基本实现出门染绿和举目见绿。同时,建设完成农村森林工程12万余公顷、通道森林工程4462.4公顷、水系森林工程10065.3公顷,并规划建设省级湿地公园2个,分别是广安区护安湿地公园和武胜县龙女湖湿地公园。目前,我市共有湿地面积24.89万亩,我市人工湿地面积位居全省各市州首位。此外,全市新建林木种苗培育基地47个、面积711.6公顷,产苗量达26000余万株。
资源保护有力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晚上7时许,在霓虹灯下,广安城南西溪河河面波光粼粼,悠扬的歌声此起彼伏,老人们每天相约河畔,聊天、唱歌、跳舞,构成了一幅幅温馨幸福的画卷。天天在此散步的市民黄丽满怀感慨地说:“广安城市环境优美,西溪河干净整洁,两岸绿树成荫,居住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活很幸福。”
站在武胜县华封镇桃园村1组村民杜生兵家门前的山坡上瞭望嘉陵江,以前星罗棋布的养鱼网箱已不复存在,美丽的江面展现在记者眼前。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开展水产养殖专项整治,取缔江河湖库网箱施肥养鱼,修复、改善江河湖库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效果明显。截至今年7月,全市取缔18916只网箱、6.5万亩水库施肥养鱼,有效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
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充分利用每年春季禁渔、世界水日、科技之春等时机,采取会议、座谈、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特别是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宣传水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保护水资源意识。同时,加强科学规划,从2007年起,各区市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开展水域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开展了广安市全民水库、西溪河、武胜县嘉陵江网箱施肥养鱼整治活动。
为加强对林地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毁林采矿、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华蓥市林业局组织林业执法大队、资源管理股、森林公安局和各乡镇林技站工作人员成立了两个清理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小组,于5月10日至7月20日开展了非法占用林地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深入毁林开荒地、采石场、采砂场进行全面的拉网式大检查和清理,积极开展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据统计,此次行动共清理煤矿4个、采石采砂场7个、移动基站、信号塔19个、砖厂3个,依法对辖区内侵占蚕食林地、未批先占及少批多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及时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进行集中整治和依法严厉打击。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城区绿化工程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一心、一环、二带、三区、四极、多廊、多点’的以城市为核心、城乡一体的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刘健说,通过大力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和对森林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健康发展。目前,随着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成功,我市已形成“山区茂林修竹、丘岗花果飘香、城郊森林环绕、城区绿岛镶嵌、城乡绿廊相连”的森林城市景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