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陕西省富平县某园林公司董事长惠志义和家人一起来到邓小平故里。在邓小平同志故居门前,惠志义保持立正姿势,侄子惠云涛迅速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间。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对小平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来广安探亲的3天时间里,惠志义留了一整天时间来参观邓小平故里。近20处景点,惠志义一处都没落下。
事实上,自邓小平故里景区建成10多年来,既有习近平、胡锦涛、李克强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陈列馆参观,又有傅高义、陈燕楠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邓研学者在此进行理论研讨,更有1700多万人次像惠志义一样来此追思小平同志的境内外游客。然而,在2001年7月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时,邓小平故里景区的可参观景点,实际上只有邓小平同志故居一处。
3月27日,“两江行”采访组来到协兴镇,对邓小平故里由一座农家小院,发展成为国家5A级景区的历程,进行了探访。
小平同志的无私品德让故居在“文革”中逃过劫难
春风微拂,花香扑鼻,行走在郁郁葱葱的邓小平故里,感觉亲切、自然。邓小平同志故居青瓦粉壁,庭院绿树成荫,一蓬蓬翠竹掩映,游人如织。“院落是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厢房,由邓小平曾祖父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随行的市文物专家刘敏曾参与过邓小平同志故居的保护工作,他告诉记者,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为“邓家老院子”。
邓小平同志故居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15个春秋。故居内有农具屋、织布室、横堂屋、饭厅、小平姐妹们的住房和邓小平童年、少年时代住过的房间等。在邓小平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房间里,至今还保存着他儿时睡过的木床等物品。
“院子能够在经历‘文革’那段动荡的岁月后,完好地保存下来,全是因为小平同志的无私品德。”刘敏介绍说,1951年,邓小平全家离开广安迁往重庆以后,按照小平同志意见,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分给了乡亲们居住。后来,这里曾作过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直到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广安县才有意识地对院子进行保护,并迁出了在此居住的农户。”
自那之后,邓小平同志故居的保护逐渐升级。1989年12月,为了纪念伟人的丰功伟绩,广安县成立了邓小平旧居管理所。1998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匾名。2001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18日,设立中共广安市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工作委员会(保护区党工委)和邓小平故居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保护区管委会)。
纪念伟人百年诞辰 建设邓小平故里景区
邓小平故居保护区成立,距今已有14个年头。那时,距离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仅有3年时间,而成立保护区,正是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保护区刚设立,人手有限,只能从各单位借调、抽调;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大家只能挤在邓小平故居旁的售票亭里。除了有关老房子的简单资料是现成的,其余都要重新搜集、整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副馆长刘松涛,向记者回忆起了景区建设之初面临的种种困难。
外出学习,到各地伟人纪念馆去“取经”,成为当时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外出学习、考察做自我介绍时,很多人还不知道邓小平的家乡在广安。”刘松涛说,由于广安设地建市时间晚,出去考察时,便感觉到了差距,尤其是在韶山毛泽东故居考察时,对方成熟完善的配套让刘松涛觉得“差距好大”。毛泽东铜像广场上献花篮的人络绎不绝,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而韶山的红色元素也凸显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从1999年4月,市委市政府就派人组成学习考察团,赴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陈云、周恩来等人的故乡学习,为搞好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做前期准备。多次的考察,也为邓小平故里景区打造带回了宝贵的经验。
在邓小平故里,沿路竖着不同的石碑和名牌,落款是不同捐赠单位和捐赠人的名字——这其实是从刘少奇故居学习来的。当年,广安派出去的工作人员在考察刘少奇故居时,一块刻有数百个为刘少奇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捐款的单位名称的花岗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当时负责介绍的湖南省宁乡县一位县领导告诉他们,搞领导人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既要争取中央、省上的支持,又要争取社会各界、全国各地的支持。
于是,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广安市面向全国开展了“我为小平家乡植棵树”活动,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山清水秀、郁郁葱葱、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邓小平故里,在20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顺利建成。
建成后的邓小平故里主要景点有近20个,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对邓小平同志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邓小平故里成为人们追寻小平足迹、缅怀伟人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2005年,邓小平故里管理局成立。随后的几年里,邓小平故里先后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免费对游客开放,邓小平故里每年承接着2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
创建5A级景区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随着前来景区缅怀小平同志的人数不断增加,邓小平故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9年,为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感恩,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定要在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前,将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的安排部署,将邓小平故里打造成集教育瞻仰、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全世界最集中的邓小平主题旅游区和国内领先的红色体验旅游目的地。2012年,创建工作正式申请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程序。
为了推进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督查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组、交通建设组、景区提升组、软件资料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项目建设等职能,让创建成员单位按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此后,市委市政府又向全国人民发出“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的号召。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先进人才向广安汇聚,通过资金和项目,采取“5+2”、“白+黑”的工作模式,全力建设邓小平故里景区,将广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创建工作在尊重邓小平故里景区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邓小平故里国家5A级景区的总体规划。规划以邓小平、邓小平先孺、邓小平乡亲为主线,将旅游空间布局确定“1114”格局,着力打造“一心、一带、一环、四区”。“一心”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即绿色长廊景观带;“一环”,即旅游主环线;“四区”,即小平故里红色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协兴老街-金狮新村-牌坊新村)、佛手山休闲观光区、红色影视文化体验区。
围绕这一规划,景区自加压力,争取到了邓小平缅怀馆项目;新建了景区大门、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按照国家5A要求,改造了景区标识标牌、垃圾桶、休闲坐椅和游步道;安装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休息室,并配套红色景区经典书屋;改造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展厅和序厅;按照三星级标准,新改建了3座旅游厕所。
与此同时,邓小平故里景区组建了由旅游、工商、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整治工作组,对所有购物、餐饮场所进行全面整顿,景区旅游环境更加整洁,旅游秩序明显优化。
通过改建提升,在市委“感恩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的号召下,邓小平故里创建5A级景区工作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2013年4月,在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评定情况通报会上,景区通过省级测评;8月5日,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景观资源价值评审;10月11日,国家旅游局将国家5A级景区的证书和标牌颁发给了邓小平故里景区。这一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终于花落广安,广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