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景,这边独好——写在2017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下)

2020年10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广安日报 2017/10/13

“这是一座魅力无限的城市,这里交通便利、风景宜人,让人来了还想来……”10月8日下午,重庆游客张强带着家人离开广安前,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对广安的“表白”。

在广安玩了5天,张强一家仍意犹未尽:“天意谷、神龙山巴人石头城还没耍成。现在渝广高速通车了,方便得很,下一个周末我们再来。”

来了还想来,不单是张强一家人的感受,“旅游之城大美广安”的形象,早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铭记在心。

看数据,2012年至2016年,全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9%。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97亿元,全年旅游收入有望突破350亿元。

这表明——我市旅游业已强势崛起。

数字增长背后的现实是,日益兴盛的旅游业,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

活动搭台

“小平故里”金字招牌亮相世界

在桂花芳香四溢的季节,2017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即将盛大启幕。

起于2006年的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经过十一年的磨砺与洗礼,早已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变为川渝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节会。

据统计,仅2016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的前5天里,全市主要旅游景区便接待游客2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1.77万元。

“今年的华蓥山旅游文化节更可期。”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如今不仅仅只是一个“节”。

看策划:有高山酷跑、极限单车、定向寻宝等活动提升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入《中国有嘻哈》时尚综艺节目选手,为旅游文化节聚集人气。

看延伸:我市将借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的平台,举行2017年渝西旅游经济带第二次区域协作区会议和川东北——渝西旅游展会等。

旅游节会等活动,已成为整合广安旅游资源、提高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市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的各类大型旅游专题宣传活动,如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中国·四川嘉陵江龙舟文化旅游节等区域性旅游盛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4年,我市举办的“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2015年,我市承办的“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广安巡游活动;2016年我市主办的国内首个以“红色”为主题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等,更让“小平故里”的金字招牌亮相世界。

全域规划

旅游业成新的支柱产业

提起广安,人们会首先想到邓小平故里景区。但近年来,前来广安旅游的人们发现,广安版图上的旅游新去处在不断增多。

“除邓小平故里景区外,还有华蓥山、天意谷、宝箴塞……”今年端午节,贵州游客王斌与朋友刚到广安,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搜索周边景点,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多彩的人文景观。

不光是王斌有此感叹,今年双节期间,河南游客万波与家人在邓小平故里景区游玩后,通过手机搜索,发现广安还有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遂将原有的3天行程改成了7天。

万波一行行程的改变,源于广安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改变。

“旅游业不仅是促进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的‘动力产业’,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市旅发委相关人士表示,我市旅游发展正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一条独具特色的广安旅游业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之路也由此诞生: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区市县、园区工作绩效考核,激励各区市县、园区加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丰富广安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全市4个产业园区中,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形成了以“红”促“绿”、“红”“绿”交融,景区、景点与乡村旅游交相辉映,各具特色又呼应交融的旅游大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97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

全民共享

旅游业真正地惠民富民

如果说,“红色旅游”曾是广安旅游最显著的标识,那么近几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游,则成为广安旅游的新标识。

在享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称的武胜县观音桥村,青砖黛瓦、木础石基的房屋彰显了明清建筑风格,修旧如旧的院落处处演绎出民国风情,游客们可以在此尽情地放松心灵,感受浓浓的乡愁。

曾因大云山的阻隔不曾交往的龙安乡、石垭镇两地的村民,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开启了有“连接”的新生活:龙安乡引进业主打造农业公园,栽植苗木,建龙安柚、硬蜜桃基地;石垭镇则倾力打造万亩优质柠檬、藤椒基地。

大云山,昔日的荒山坡如今不仅成了连接周围村民,助其脱贫致富的“花果山”,更成了游客们喜爱的旅游新去处。

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是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初衷。

我市一边加大财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景点接待能力,融合各地旅游特点大力推介;一边创新模式,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让产区变为景区,田园变成公园,农房变成客房,产品变成礼品。

如今,在广安,旅游产业从小到大、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农村村民成为旅游从业者。

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村民张春林,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就地开起了农家乐。

以前在外地打工,每月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的他,现在自己当老板,卖农家菜、租自行车、卖小商品,每月纯收入有两万多元。

事实上,在广安广袤的农村大地,像张春林一样吃上旅游饭的人还有很多。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甩掉“穷帽子”,我市还以创建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发特色农业旅游产品为抓手,精准实施旅游扶贫攻坚行动。

去年春节,在外打工回乡的武胜人廖安明回到家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乡间别墅、柏油马路、流金淌银的“花果山”。而这样的变化,正是我市旅游惠民富民最真实的写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