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职能部门具体实施,二级学院主动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和实施人才选聘、考核、评价等动态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方位推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印发《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暂行)》(广职院发〔2015〕11号),要求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着力构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明确了高层次人才在管理、教学、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科研建设、学术交流、招生、就业指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要点,切实迈好“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的第一步。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确保人才引进取得实效。作为小平故里唯一高校,在市委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2015年,学校报经市委同意,在高校人才网和《中国教育报》发布了“百万人才”引进公告,开创了省内同等院校引进人才的先例,反响强烈,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踊跃报名,学校根据需要,层层筛选,最终引进了3名高层次管理人才到校工作。2017年,我校通过市委人才办搭建的人才引进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了一批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的年轻高层次人才。
完善人才引进工作规定,明确人才引进流程和待遇。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工作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切实把人才引进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2012—2017年,我校面向全国先后共引进了31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教授4人,博士5人,优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余人,学校在一次性搬迁和安置补助、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和科研启动金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有力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开拓人才进修培训渠道,提升人才竞争力。一方面,学校积极开拓渠道,为学校教职工搭建进修培训的平台,学校制定了《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干部)培养方案(试行)》(广职院发〔2017〕56号)文件,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名师为目标,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培养途径,让广大青年教师深入乡村、企业锻炼,力求让青年教师学有所成,并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安地方经济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人才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高效、高速、高质量出成果;学校还积极鼓励学校教职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建树。
提升人才待遇,完善人才奖励措施。考虑到我校地处偏远,缺乏区域优势,并且学校学科平台较低,学术氛围不浓,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根本性好转,更加需要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投入我校各项建设工作。为广泛吸引人才,加大人才、团队建设力度,凝聚团队合作和创新发展意识,学校克服建设任务重、资金紧张的困难,特别制定了《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资助与奖励办法》(广职院发〔2016〕103号),向取得高水平成果的优秀人才提供丰厚的奖励和资助。2016—2017年间,学校教职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省级科研项目27项,市级科研项目27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1项,省级奖项7项,市级奖项17项,学校共计发放科研奖励82万元。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速度,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专设“客座教授”岗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刘武江教授、著名青年画家林茂先生等已受聘。学校将向客座教授提供待遇保障和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真正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口号落到实处。
目前,学校正在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将来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目的是为激励学校人才找准定位,快速高效出成绩,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