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挥洒一城水 写意南昌满眼春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南昌晚报 2015/3/19

 一个城市,因水而灵动,因水而有诗意,因水而荡漾生机。

无论是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南昌晚眺》中的“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还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史上的南昌就注定了与“水”的不解缘。

如今,南昌的水被赋予更多内涵。

在10平方公里的“大象湖”景区,这里有生态湿地、湖泊溪流,有林荫葱翠、荷塘草洲,有亭台楼榭、水鸟低徊。水色绿意中漫步,深吸一口气,空气都是甜的。谁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一块块鱼塘和泥泞不堪的水泽。

在8公里长的赣江东岸风光带,这里有台地花园,野趣栈道,有文化长廊、雕塑广场,有观景平台、自行车道。蓝天白云下骑行,满眼绿色尽是欢喜。谁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片沙场和杂草丛生的滩涂。

在抚河、在梅湖、在凤凰洲畔,在瑶湖郊野……南昌正用一支生态水笔,画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这满城水韵春景,得益于南昌借水奏响生态的乐章。是水,让南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记者 吴跃强 高小茜 文

马悦 图

全国文明城市

亮出“生态名片”

“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这是南昌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南昌的一大亮点,而水生态建设又是给南昌创建加分的一篇特色文章。

南昌因水而生,缘水而兴。赣江穿城,城区水面面积占27.3%,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前茅,水质在全国属最优城市之一。水多、水美,是南昌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也是南昌作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重要标志。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指出,“面对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南昌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南昌发展的最大优势。对于南昌来说,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做好水文章。”

近年来,南昌以空前的大思路、大手笔、大力度,大规模推进“鄱湖明珠 中国水都”建设,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2年开始,“鄱湖明珠 中国水都”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实施了14项重大工程。其中,九龙湖防洪大堤工程、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赣江市民公园三期、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玉带河清淤截污工程、西桃花河(水厂路以北)整治工程、南昌市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毛江口水系改道工程、南昌市城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等10项工程基本完工;幸福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白水湖综合整治工程、富大有堤延伸工程等3项工程已经开工,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0多亿元。

目前,城区主要水系已初具“一湖两岸三横四纵五连通”格局。“一湖”即鄱阳湖;“两岸”即赣江及两岸;“三横”即城南护城河、东西玉带河、北玉带河及连通渠;“四纵”即抚河、五干渠、幸福渠、六干渠;“五连通”即连通青山湖、艾溪湖、瑶湖、象湖、梅湖,形成特色的“水上交通”,真正实现以上区域的水通、路通、船通、人通。全市水生态环境规划科学、保护措施得力,成为文明南昌的生态名片。

【朴野】

大象湖景区:

湿地深处春色满满

这里就在城市中心,这里却没有城市的喧嚣。在象湖湿地,湖水在微风中泛起阵阵涟漪,施工人员正种下一棵棵花苗。今年,市民就可以到这里登上万寿塔,看湿地胜景,观候鸟翩飞,赏春色浪漫、花语迷人!

2013年,南昌启动大象湖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向北延伸至抚河、向南涵盖昌南大道以南500米、向东揽进梅湖景区、向西打造生态湿地,“大象湖”总建设面积近1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象湖景区已成为南昌的“绿肺”。

原生态不等于原始状态,建设与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南昌市园林绿化局工程处处长杨雨晨介绍,通过建设城市湿地,构建绿道系统,使象湖风景区成为集“野趣化、本土化、自然化”于一体的市民休憩中心,还给城市一片蓝天、一池春水、一块朴野的湿地。

象湖景区西堤以东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定位为“水都明珠、休憩中心”,以打造滨湖花园和湿地公园为重点,对北线豫章台、湖心岛和万寿宫也进行提升改造。东岸湖滨花园约300亩,沿线打造真君堤、将军闸、章江晓渡、状元亭、聚贤广场等人文景点,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湿地公园是项目的核心区域,约1500亩。这里原为南昌水产试验场,被分割成大大小小79块鱼塘。这次改造中,对原有地形和驳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创造各类湖面、溪流、林地、荷塘、草洲等丰富地貌,种植大量湿地树种及水生、色叶、观花、地被植物300多种,并放养鱼、虾、贝等水生动物,形成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为鸟类、水禽创建一个理想的栖息场所,为市民打造一处“自然、生态、野趣”的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内现有的万寿塔也进行装饰修缮,增加周边配套景观,完善游览设施,成为象湖一大景观亮点。杨雨晨介绍,湿地景观部分2015年6月基本完成,可向市民开放,建筑部分计划年底全部完成。

象湖景区西堤以西区域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游览、娱乐于一身的市民生态游憩中心,从象湖西堤提升、鱼塘生态改造、真君路景观三方面入手,丰富原先象湖西堤单一的功能和风貌。

【健康】

抚河公园:

健步行感受春暖花开

摇曳的树林、栖息的鹭鸟、静静的河湾,一条长长绿道将它们与我们的距离拉近。

一边依着抚河水景,一边看着生态美景,家住桃苑的陈思红大妈,每天都要在抚河边上的生态绿道走一走。这条绿道北起滕王阁、南至将军闸,全长5公里。“沿着绿道一直走,能走到象湖景区,感觉生活越来越美。”陈思红笑着说。

抚河公园始建于1997年,是南昌市较长的带状公园。多年来游客众多,部分设施陈旧破损,无法满足新时期市民对公园绿地的更高要求。对此,南昌市把抚河公园纳入大象湖景区建设工程,进行提升改造。

抚河公园提升改造,主要从“休闲景观”、“生态保护”、“故道文化”三个层面着手,以交通桥为分割,将抚河公园划分为七大各具特色的景观组团进行打造,进一步完善了公园的便民设施和园林景观,丰富了公园文化的内涵。

原有绿地建设滨河景观带,在截污箱涵上建设城市绿道。同时,增设景观建筑、园林小品、亲水平台、文化景墙、景观雕塑、绿化栽植、广场园路、驳岸桥梁、运动场地等。公园沿线实现了人通、自行车通,形成集环保、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绿地。

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形成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形成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四季滨河景观。改造后的抚河公园,植物品种多达300种。

南昌正精心打造城市绿道系统,南北线形成滕王阁-抚河-象湖-梅湖绿道系统,东西线形成梅湖-象湖-昌南新城-赣江绿道系统,这条长约22公里的绿道将让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杨雨晨表示,在全国各城市中心城区中,有这样的“城市景观生态圈”是非常难得的。

【亲水】

赣东大堤风光带:

五级平台揽赣江入怀

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同样是南昌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亮丽笔触。如今,赣东大堤两侧,长满杂草的滩涂不见了,违规设置的沙场不见了,脏乱的堤岸、违章搭建也不见了,赣江之畔取而代之的是生态岸线、景观平台、运动场地、文化长廊,画卷般的美景沿着流淌的赣江水铺陈开来。

南昌市水务局副局长罗建华介绍,赣江风光带工程位于赣东大堤,北起滕王阁南侧新洲闸,南至生米大桥桥头立交,全长约8公里,用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由岸线整治与景观绿化组成,总投资约9.5亿元。

缤纷浪漫的樱花道、鲜翠欲滴的草地、婀娜多姿的绿竹林、干净平坦的自行车道……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赣东大堤风光带美丽显现。

风光带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岸线整治约8公里,景观部分主要包括硬质铺装28.7万平方米、自行车道6.55万平方米、城市阳台1.85万平方米、景观建筑19座、景观廊架12个、木栈道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5.7万平方米及木平台、景观雕塑、景观座椅、景观水景、景观石,景观排水等。

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项目负责人游利君介绍,风光带利用大堤与赣江江面高达10米的落差,设计了五级观景平台,为市民营造出独特的亲水空间和绿色景观,并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的滨水地区景观环境。

风光带自北向南分三大景观功能区:文化创意片区(滕王阁-南昌大桥段),城市生活片区(南昌大桥-九洲大街段)、大桥湿地片区(九洲大街-生米大桥段)。该工程于2012年12月开工,预计2015年9月完成。

【欢乐】

凤凰洲市民公园:

复古小火车满载笑声

在赣江西岸,秋水广场、赣文化长廊、摩天轮广场、渔舟湾湿地公园和滨江月季园已成为南昌市民和外地游客放松休闲的常去之处。

“呜呜呜……”伴随着几声绵长的汽笛声,一辆复古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欢笑徐徐驶出站台,孩子兴奋地跳起来。“这辆火车好漂亮,可以看风景,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这里坐小火车了,真希望天天都可以来。”6岁的万乔恩小朋友兴奋地说。

静卧江边的丹凤朝阳、悠悠行驶的复古小火车、刺激有趣的悬挑平台……2015年伊始,随着凤凰洲市民公园的开放,赣江西岸的美丽画卷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赣江西岸约13公里滨江生态走廊全线贯通。

从八一大桥至赣江大桥,凤凰洲市民公园全长约3.7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由于位于南昌最早的火车站——牛行车站原址,凤凰洲市民公园与红色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红谷滩城管局局长徐强介绍,凤凰洲市民公园按照“遵循绿色生态,彰显滨水特色,突出红色文化”的设计理念,围绕牛行车站这一特色文化,以南浔铁路为景观文化线索,形成三条脉络、三大节点的总体规划布局。

“三条脉络”即以牛行火车站和八一南昌起义集结地的历史为特色的文脉,以观光火车轨道为特色的动脉,以沿江滨水慢步绿道为特色的绿脉;“三大节点”即牛行车站、亲水广场、滨江绿地。

牛行车站博物馆是丰富凤凰洲市民公园文化内涵的点睛之笔,将展示自上世纪初以来在牛行车站上演与见证的时代风云,成为弘扬八一精神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浪漫】

艾溪湖湿地中心:

将美丽和美景一起定格

飞鸟、小桥、流水、鲜花、绿树、小景,配上洁白的婚纱、笑靥如花的新娘,这样定格的瞬间是不是美极了?

艾溪湖湿地中心的爱情公园里,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新娘一手挽起洁白的婚纱,一手牵着新郎的手,留下爱的印记。春夏之季来艾溪湖湿地中心拍婚纱照,是许多新人的首选。“爱情”主题公园也为这里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2007年,高新区结合艾溪湖7000亩水面,将湖东原规划建设开发用地调整为绿化用地,大手笔打造3000亩的艾溪湖湿地中心,一万亩生态区为南昌城东留下一方美丽的净土。

在建设过程中,艾溪湖湿地中心秉承“生态重于景观”的理念,摒弃了大兴土木、搭建楼台亭阁的思路,因地制宜,还原自然生态,保护原有生物,坚持原土护坡、缓处草坡入水、陡处生态绿格网保护。

艾溪湖湿地中心绿化面积达91万平方米,现已栽种乔木9万余株,竹子4万余株,种植树木品种达160余种。湿地中心有鸟类100多种,不乏大雁、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湿地内还生长了芦苇、蒲草、睡莲等150多种水生植物,是南昌市水生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艾溪湖湿地中心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全省首条示范性绿道——艾溪湖绿道,总长15公里的艾溪湖绿道分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满足市民徒步休闲和骑车观光的不同需要。如今,这条绿道也成为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的永久性赛道。

【风情】

瑶湖郊野森林公园:

把“马尔代夫”搬回家

蓝天碧水、黄金沙滩、栈桥木亭,这不是海滨,美景却胜似海滨。“早就听说了南昌也有‘马尔代夫’,今天到这里一看,果然美不胜收。”正在沙滩上和恋人漫步的钟平先生说,这里不光有海域风情的沙滩,还有绿意盎然的湿地。

2011年,继艾溪湖湿地公园之后,南昌市高新区围绕20平方公里的瑶湖水面,借鉴国内外生态新城建设理念,高标准规划了瑶湖森林公园。

目前,整个森林公园初展芳容,其中最具人气的是坐落在瑶湖桥头东岸,占地1500亩的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公园建设已投入资金近10亿元,园内共种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300余万株,完成地形整理80万平方米,建设了12座桥梁、2座景观亭、70米水中木栈道、2万平方米沥青道路、2万平方米石板道路和广场,还有热带风情岛、杜鹃山。此外,利用天然瑶湖湖面和湖滩,通过人工填沙3万立方米的方式打造了一片极富海域风情的“黄金海岸”。

2014年9月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建成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每到双休日、节假日游客超过万人,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被市民们称为南昌的“马尔代夫”,也成为了南昌高新区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