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昌话剧市场风生水起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南昌日报 2016/7/11

A打造话剧品牌:全国优秀剧目集中来昌 

6月的南昌,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话剧。昨晚,红谷滩新区第二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落下帷幕,从6月11日至7月8日,5部优秀话剧分6场在红谷滩会议中心展演,给南昌市民带来一场视觉与思想的文艺盛宴。

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堪称江西省内规格最高,参演剧目阵容最豪华的话剧盛会。省话剧团市场部总监黄勇告诉记者,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是由江西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去年11月,红谷滩新区首届“全国精品话剧展演季”活动共上演六场,分别是由南京大学创作演出的大剧《蒋公的面子》,江苏演艺集团话剧院与韩国团队合作的爆笑喜剧《美发名家》,上海泓霆影业有限公司创作的都市温情喜剧《男闺蜜》,江西省话剧团与众多主持人参演的实验话剧《床》,儿童剧《胡桃夹子》和新创作的史诗级话剧《遥远的乡土》。今年在南昌上演的节目包括由北京至乐汇创作演出的讽刺喜剧《驴得水》、湖南没想好戏剧工坊创作的《掌柜的在吗》、深圳市小风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名画国奇遇记》、江西省话剧团带来的原创话剧《小丑》和孟京辉工作室演出的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其中,开幕大剧《驴得水》以黑色幽默为主基调,表达着永不妥协的精神和勇于自嘲的生活态度,闭幕作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工作室的经典之作。“与去年相比,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来南昌参加展演的节目越来越丰富,阵容越来越强大,水平越来越高。”黄勇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打造独特的高雅艺术品牌,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快乐的文化氛围。黄勇也透露,他们计划将于今年10月办一个话剧艺术节,邀请海外话剧来南昌演出,目前第三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正在筹备当中。“我们希望能够凝聚江西所有话剧人的力量,让大学生话剧社、民营话剧团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话剧的魅力在哪里?一位话剧迷表示:“演员离你那么近,你甚至能感觉到他们细微的呼吸,你可以领会他们的每一个眼神,好像他们诉说的对象就是你,要不是偶尔回神,你几乎忘记了舞台的存在”。他的说法代表了众多观众的感觉。资深话剧迷周丽娟看完《驴得水》彩排后告诉记者:“我以前经常去北京、上海看各类话剧,有孟京辉的,还有赖声川的。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内顶尖水平的话剧作品,太幸福了。” 

B力推原创作品:本土话剧迎来春天 

南昌与话剧的渊源颇为深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省话剧团就排演了当年轰动全国的话剧《八一风暴》,也培养了吕玉堃、宋运成等家喻户晓的名角。2012年,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剧场话剧《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江西省话剧团。这一年,省话剧团逐步走向市场,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原创话剧,使看话剧成了南昌人休闲的重要选择。 

7月2日晚,由省话剧团2016年倾力打造的精品话剧《小丑》在南昌首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作品是宋运成的话剧导演处女作,由其徒弟熊伟编剧,驼排、雷欣等本土知名演员出演。1981年,宋运成考入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抱着话剧梦来到南昌,3年后进入了江西省话剧团。宋运成曾以《农民工》获得长春电影节“金麦穗奖”影帝,出演话剧《生如夏花》而摘得金狮奖。 

省话剧团转企改制后,许多演员主动回到了原单位,经常为南昌市民献演,宋运成就是其中之一。此次《小丑》是他第一次担任话剧导演,与徒弟熊伟联手,为观众献上精品力作。宋运成说:“这是我的话剧导演处女作,所以,我力求在舞台上竭尽所能把我和我的团队最佳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做出一部对得起自己和广大观众的作品。” 

编剧熊伟表示,要发展本土话剧、抓住现实热点、对百姓所关心的题材进行创作才是话剧市场繁荣的基础。在他的诸多原创作品中,非常注重南昌方言、南昌地名等本土元素的使用,以原创作品为主,推出了《来自猩猩的你》《元首运动会》等多部小剧场话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通过‘转企改制’,省话剧团走上市场化道路,通过盘活自有资源,发展原创作品,以小剧场的互动模式杀出了一条血路。”在熊伟看来,本土话剧发展就应该面向观众,注重市场营销,把观众吸引到剧场里来。“话剧艺术不单是被动接受,更是一种互动式体验,只有适应本土观众需求,才有发展潜力。新一代话剧迷不少是从轻松诙谐的‘白领戏剧’入门的。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他们和南昌本土话剧一起快速成长,并成为了票房的坚实保证。” 

省话剧团团长林翰表示,省话剧团采取了喜剧和经典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路走来,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荣誉。大型原创话剧《生如夏花》荣获 “文华剧目奖”,原创小剧场话剧《窗床闯创》在第五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我们的演出,不仅有《风雪夜归人》等经典剧,也有《元首运动会》这样的喜剧,也尝试了多种实验话剧、先锋话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林翰看来,活跃艺术文化市场,需要将国内外优秀剧目引进来,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更多“大戏”、“好剧”、“名团”,但是要真正繁荣一个地方的艺术文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本土的艺术创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南昌还有很大的潜力。 

C市场步入成熟:民营院团活力四射 

近年来,一台台精湛的演出让“小剧场”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掏钱买票走进小剧场,不少剧目甚至一票难求。“看小剧场话剧已成为一种时尚。”28岁的张玲是个话剧迷,她和朋友每星期都要看1-2场小剧场话剧演出。 

去年12月,一台本土原创小剧场话剧《奇门狂想曲》在省话剧团经典剧场亮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由我市首个民营话剧团——千颜表演剧团创编演出的作品。该团的投资人、团长等主要骨干均为我省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潘凤霞的孙子孙女们。几位来自表演世家的年轻人因对戏剧的热爱,自筹资金打造出南昌本土的“开心麻花”。 

《奇门狂想曲》的导演童龙为潘凤霞第五子童侠的儿子,1988年出生,2009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是千颜表演剧团最为年长的。“我们纯粹是基于对戏剧的喜爱而走到一起。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具有赣鄱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今年6月,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借女冲喜2016》又在省话剧团火热上演,该剧是根据与《张三借靴》齐名的赣剧经典喜剧《借女冲喜》改编而成,将戏曲与话剧相结合,受到南昌观众的热捧。 

千颜表演剧团受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的邀请,还参加了2016广东演出市场订戏会。童龙透露,业内的演出院线和一些商家对千颜剧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意进行全国市场的演出合作。如今在南昌,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小剧场。童龙说,其背后实际上传递出一个显著的信号——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休闲文化,这就形成了新的“剧场文化”的天地,这也是他们坚守的信心来源。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国有艺术院团与民营话剧机构两者联手,将大大激发话剧制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活力和市场的活跃度。 

“记得把周五晚上的时间留出来,我们去看《小丑》。”7月7日,家住西湖区的市民林芳和朋友约着去看话剧。和朋友约着一起去看话剧演出,已经成为林芳周末生活的一部分。演出市场资深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南昌演出市场已风生水起,而且南昌观众的欣赏水平正逐年提高,各种风格的哑剧、默剧、肢体剧、音乐剧都能在南昌找到观众,一个经典戏剧、商业戏剧、实验戏剧并行发展的多元市场格局已逐渐形成,而这是国际上衡量戏剧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只有把观众唤回剧场,让观看话剧成为本土年轻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南昌话剧才算真正走向观众。

年初,本土原创话剧《遥远的乡土》在南昌、北京多地连演多场,场场爆棚;昨晚,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又在红谷滩新区落下帷幕,多部国内知名经典话剧来昌演出,进一步带热了南昌的话剧演出市场;《小丑》《借女冲喜》等本土原创话剧陆续登陆南昌舞台,演出之多,档期之密,观众之热烈,令人称奇。 随着南昌话剧市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被市民认可和接受,休闲时去“看戏”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话剧热”已然成为南昌城市文化一个耀眼的时尚符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