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公园五星级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盥洗台
公共卫生间休息区
本报记者 何仁勇 /文 叶娟 /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公共厕所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造一批环卫公厕,加强公厕卫生环境、服务管理,让小小公厕擦亮城市底色,绽放出别样美丽。
公厕建设:城区150余座公厕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一个城市的底色是“宜居”。小小公厕,折射出城市的宜居指数。
我区扎实做好“增量”这篇文章,提升公共厕所数量。近年来,全区新建、改造了一批环卫公厕,使城区公厕总数达到150余座,充分满足了市民需求。
按照国家住建部相关规定,公共厕所设施密度为3—5座/平方公里。按照城区建成面积33平方公里算,应建公共厕所不少于99座。因此,我区城区公共厕所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除了提升数量,我区还通过全面改造提升公共厕所质量,让公共厕所更加人性化、便利化。据介绍,目前城区拥有5座五星级公共厕所、65座三星级公共厕所,其余公共厕所基本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导向醒目、标志规范、清洁卫生。
品质提升:公共厕所不只有“方便”功能
12月4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城南故津广场的一座公共厕所。厕所内外的绿色植物、洗手台前明亮的镜子、一应俱全的设施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公共厕所内还设有无障碍设施、儿童坐便器等,着力为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使用公共厕所提供便利。
此外,公共厕所内还设置管理间,可供管理员或附近路段的环卫工人短暂休息。
“相当漂亮,而且里面很干净,没有任何异味。”采访中,几位市民赞不绝口。
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新建公共厕所在功能布局、人性化设计、专业设备、专业化保洁等方面都得到大大提升。公共厕所内安装了先进的通风处理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厕所异味。部分新建公共厕所经过专门的景观设计后,使其在整体造型和布局上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融合,极大地优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
2016年,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旅游红黑榜”上,我区汉丰湖景区获“厕所革命最佳景区”,也是重庆唯一获此荣誉的景区。
规范管理:专人看管让公厕保持干净
“哇!这个厕所安逸!完全没得‘厕所味’!”12月5日下午,市民陈晓春从位于军神广场的一座公共厕所走出来,发出这样的赞叹,“感觉就像五星级酒店一样,干净整洁。”
军神广场是我区一个著名景点,每天都会迎来众多游客和休闲锻炼的市民,这座公共厕所日均如厕人数较多。在如厕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干净整洁,得益于公共厕所的规范管理。
据了解,我区对公共厕所实行严格管理,不断完善公厕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向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开州公共厕所变多了,管理十分到位,绝大多数公厕连一点异味都没有。”经常到开州办事的万州人谭先生说,如今,走在开州城区大街小巷,公共厕所无处不在,这些公共厕所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开州的城市形象。
继续发力:公厕建设与管理“永不停歇”
公厕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卫生设施,与市民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大公共厕所的建设与管理力度,更大程度提升公共厕所社会服务功能。
此外,我区还将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公共厕所管理水平,进一步使公共厕所管理工作标准化、经常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共设施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素质,营造共同爱护、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氛围。
公共厕所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在从里到外、由表及里,不断擦亮开州宜居生活城市的底色。
评论
让厕所革命成为改善民生的生动样本
何仁勇
明亮的盥洗台,干净的便池,整洁的地板、墙面,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坐便器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是开州公共厕所给市民和游客的整体印象。
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属于基本的民生问题;公共厕所还承担着文明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厕所带给人的感受着实不佳,藏污纳垢的场面让人不忍直视。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悄然打响“厕所革命”,将新建、改造公共厕所当成一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效果显著,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称赞。这说明,只要聚焦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发扬钉钉子精神,就一定能办成惠民生、得人心的大实事。
“厕所革命”不仅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方便,为城乡居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为解决此类民生问题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