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挥国资独特优势 助力康养石柱建设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石柱网2018/12/05

近几年来,我县国资监管工作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去一降一补”总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在国资监管工作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为“康养石柱”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为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2013年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县国资监管中心),对国有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县属国有企业监管职能全部划转至国资监管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6年5月,县委成立了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与县国资监管中心合署办公。

2017年3月,县委国企工委、县国资监管中心正式从县财政局分离出来,内设综合科、考评科、党建科、产权科和国有资产审计科,实行人、财、物单列和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推进资本结构调整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五年来,县国资监管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强创新管理和发展。

县国资监管中心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遗余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县域国有经济向康养经济、生态环保、城乡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基础建设进行集中,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

为避免县属重点国有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步伐,以此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县国资监管中心完成县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和改革发展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县属国有企业“3+X”重组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对 “僵尸”企业、“空壳”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清理,实施“关、停、并、转”或注销;完成中央及市属重点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协议签订工作。

不仅如此,为充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县国资监管中心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县级部门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根据企业经营范围、经营现状、资产状况、复杂程度等因素,按照“宜划则划、宜并则并、宜撤则撤”原则,实行“一企一策”办法,采取“关闭注销、转让退出、整合移交”三种改革方式,逐步将县级部门单位以国有资产投资组建的全资、控股、参股以及再投资的和尚未纳入县国资监管中心集中统一监管的企业,以及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的,同时纳入县国资监管中心集中统一监管范围。

据统计,2017年末,全县工商注册的县属国有企业52家,其中纳入县国资监管中心监管的企业36家、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13家、纳入注销的企业3家。县国资监管中心集中统一监管的企业涉及城市建设、康养旅游、水电开发、房地产开发、爆破物资、交通建设、农业开发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持续完善监管机制

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持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才能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县国资监管中心通过完善监管企业公司章程,进一步确立了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在生产经营中的权威性、约束性和制衡性;把党的建设纳入公司章程内容,明确党组织在公司的法定地位,进一步规范了董事长、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了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通过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协同联动,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突出质量效益与推动转型升级相结合,进一步发挥考核分配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量化考核管理目标。

与此同时,出台《石柱县县属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办法(修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公开、公平招贤纳才,不断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

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必须深入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对于主业处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商业一类县属国有企业,按照相关政策,县国资监管中心积极引导、鼓励中央及市属国有企业参股、控股和兼并,有序引入社会资本参股商业一类国有企业,实现商业一类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逐步实现商业一类存量国有资本有序退出。

对于主业处于事关县域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二类县属国有企业,县国资监管中心在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的同时,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公益类县属国有企业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一定条件可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强化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统筹管理,盘活国有资产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推进平台公司清理整合和市场化转型发展,切实防范化解县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县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68.74亿元。自2013年以来,累计缴纳各项税费5亿余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5000万余元。国有企业这一整体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持续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使得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坚持党建引领工作

强力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五年来,县委国有企业工委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依托,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为新时期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加强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强化主体责任,筑牢基层组织坚强堡垒。县委国有企业工委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重心,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思路创新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使管党治党工作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同时强化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清单,构建明责、履责、追责、问责的完整监管链条,时刻保持落实全 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创新机制为保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县国资监管中心从提高党建工作创新性和实效性出发,围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五大”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县属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权和话语权。通过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党支部联谊、党支部书记例会,抓实抓好“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等工作,打造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发展环境,实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出了党组织在国企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记者 隆太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