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秀山:打造富民旅游产业 培育经济新支柱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秀山网2017/09/13

“终于忙完了,今天又是100多人哦!”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揉了揉又酸又硬的腰,杨胜友疲倦的脸上满满的全是开心。

杨胜友是川河盖景区农家乐“森林小屋”的老板,地地道道的川河盖本地人,1米6多一点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说起自己的过去,杨胜友笑了,“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不睡瞌睡”。

川河盖以前是秀山最有名的煤矿产区,全县差不多40%的燃煤都来自川河盖,受环境和家庭生活影响,很小的时候,杨胜友就辍学回家,开始了捡煤的日子,再大一点之后,又跟着大人们到私人煤窑里拉煤。长大成人后,杨胜友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起了煤洞子,当起了老板。可是,好景不长,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政策限制,很快就走上了失业之路。

“外出打工几年,进厂、建筑等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苦没少吃,罪没少受,可就是没挣到什么钱。”说起过去,杨胜友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2013年,县委、县政府将川河盖景区作为重点景区开发搞旅游,鼓励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我也利用自身优势,开起了农家乐。由于川河盖资源独特,景区平均海拔1200多米,特别适合休闲避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尤其2016年,县委县政府加速推进川河盖景区建设,短短一年时间不到,就投入资金近2亿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天都要接待游客近100人。”

杨胜友的“森林小屋”位于川河盖景区的楠木村坨头组,是以饮食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20亩,2014年8月底正式开业,是当地从以往资源型开采成功转型绿色环保乡村旅游的典范。它巧妙地发挥村庄、农舍、田野和高海拔避暑的优势,重点开发了餐饮、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项目和活动,深得游客的喜欢。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境内优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森林小屋”就是其中的典型。

据统计,2016年,秀山全县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6.5倍、10.4倍。2017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15.7万人次,旅游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9.9%、69%。到目前为止,旅游产业已经直接或间接带动秀山全县6000余户20000余人脱贫,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秀山近年来编制完善了《秀山县旅游业总体规划》《秀山县乡村旅游规划》《避暑休闲地产规划》等总体规划、景区控规、详规等40余个,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健全;改扩建旅游公路近200公里,打通乡村旅游便道500余公里,新建成景区游步道100多公里,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30个,星级农家乐45家,乡村旅游接待户500余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荣获“中国美丽田园景观”等国家级、市级品牌20余个,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发布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建立“三位一体”宣传营销渠道体系,持续开展油菜花节、映山红节、边城龙舟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会活动,秀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