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旅游业为支柱 开启秀山发展新篇章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秀山网 2017/05/15

5月12日上午,我县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召开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川河盖景区将成为我县旅游的新形象、新标杆,未来我县将加快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

记者获悉,“十二五”以来,我县成功创建了边城洪安、凤凰山、大溪酉水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钟灵湖国家2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美丽田园景观等国家级、市级品牌20余个。

从2014年起,秀山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速一直处于渝东南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63.2%、138.5%,增长率远高于周边区县和省际毗邻县市。

去年,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旅游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我县将继续强化宏观设计,深化“全景区”布局,优化“大空间”布局,实施好《秀山自治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里花灯•锦绣武陵”、边城洪安、川河盖3大独立景区发展规划以及《秀山自治县乡村旅游规划》,用3—5年时间,投资150—200亿元推进景区建设和产业融合,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和一批3A级景区,使秀山真正成为武陵山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作为矿业大县的秀山,曾经是一“锰”独大。5年前说到秀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锰”,说到川河盖首先想到的就是“煤”。涉锰产业一度占到了二产的78.6%,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被国家列入非煤矿山重点整治区县督办整治。这期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直线下滑,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且困难重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抓住了历史机遇,从电商物流、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方面实现了转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增速位居组内第1、全市第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7%,增速位居全市第3。2011~2015年的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8.92%,旅游综合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15%增长到2015年9.3%,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川河盖景区自2014年试运营以来,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2015年,景区接待游客23.94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万人次;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万人次。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发展之路,围绕建成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按照景城一体的“大边城”全域旅游思路,深度联动大武陵旅游经济圈和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着力将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统筹推进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工业基地、教育高地、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全面建成渝东南重要门户和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