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酉阳奋力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酉阳报2018/06/13


10423b3

县城夜色。陈昌喜摄

核心提示——

2017年,我县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20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和19.8%。其中,过夜游客161.1万人次,同比增长5.1%;海外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9.1%。今年1~4月,全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8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4%和32.4%。

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确立“生态强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围绕“把酉阳建设成为全国著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并举,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思路

桃花源游客集散中心、桃源大舞台改造、桃源世家等6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桃花源景区提升、龚滩古镇生态停车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红军街不协调建筑包装等5个项目已全面竣工。

目前,我县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又下达1亿元旅游发展资金,专门用于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接下来,我县将全面启动桃花源轨道观光车、自驾营地(云端帐篷接待中心)、龚滩景区沿江步道、两罾金丝楠木群、酉阳神龟峡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小坝旅游新城、酉州古城提档升级、菖蒲盖旅游公路、万木旅游码头9个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酉阳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总规)》《大桃花源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酉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一核心区、三示范区、25个田园综合体、10000户桃源人家”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以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主的大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全域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突出乡村振兴,推进旅游大发展

我县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直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全县13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发现其中75个贫困村适合发展旅游产业,涉及贫困户9004户。

2017年,我县重点打造黑水、毛坝、两罾、花田、楠木5个乡村旅游升级版示范乡镇,加快完善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六小工程”,全面启动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一房五改”,保护性开发河湾山寨、石泉苗寨等特色民族村寨21个。板溪镇“叠石花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全面进场施工,预计年内开园。全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6亿元,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突出宣传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

千名大学生共绘龚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学生国际帐篷音乐狂欢节、“美丽中国·秘境酉阳”全国旅游电视片大赛……

“酒香也需勤吆喝!”我县深知宣传营销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县在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投放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参加市旅发委组织的旅游营销活动,策划相关大型活动及赛事。同时,组建25支专业队伍,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旅游市场营销,与武隆、张家界、恩施、铜仁等地联合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产品,组织“桃花源”号包机、专列、直通车等,进一步增强了酉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来酉阳游客人数呈现良性增长,“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旅游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突出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5月25日上午,第21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酉阳展厅的斯南土酒、琥珀茶油、花田贡米、李氏蜂蜜等企业结合板块分区,通过定点宣传,展示我县旅游资源、投资环境、民俗民风、创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县依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酉州苗绣、酉州奇石等旅游商品企业15家。推出花田贡米、土家蜂蜜、龚滩红苕粉等20余种土特产品,打造酉阳有机食品品牌。深入挖掘桃源文化,做大桃花源品牌,开发桃花源系列旅游纪念品120余件。印刷出版《酉阳旅游》《酉阳桃源》《酉阳民歌》《酉阳情韵》《酉阳攻略》等旅游画册、杂志、丛书、光碟、手绘地图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文化市场。

通过商旅、农旅、文旅的进一步融合,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各景区、古镇(村)、休闲街区等旅游氛围进一步浓厚,特别是龚滩古镇、酉州古城和龙潭古镇商家入驻率达90%以上,全面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大融合格局。(记者石嘉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