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水着力打造山地现代农业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彭水日报2017/09/13

9月的诸佛乡庙池村环境格外宜人,一排排农家屋舍映入眼帘,充满浓浓的田园风情。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打造了葡萄、甜柿、脆红李、梨子等3500亩水果采摘园,修建池塘,种荷花、养鱼,引游客观赏、垂钓。如今,小村舍发生了大变化,过去一栋栋低矮旧的瓦房正在被青砖白瓦的农家“小别墅”替代。

    庙池农庄是彭水打造山地现代农业产业的典范之一。近年来,彭水以脱贫攻坚和三农政策为依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武陵文化为灵魂,打造山地现代农业产业典范,为农民、企业共同致富探索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在山地特色农业、武陵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题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按照优化社区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经营管理、完善分配制度的要求,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成立了11个种养农业合作社,建成猕猴桃、酥梨、蜜桃、脆李、果桑、葡萄和甜柿等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区1700多亩,农户年收入70000元/10亩以上,受益农户达270多户。基本形成了一心一点二区一基地七主题的农业产业格局即园区管理中心、居民安置点、精品水果种植区和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区、现代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七个主题园。

    农庄文化产业建设进度加快。秉承以武陵文化为载体,推广庙池农庄品牌的发展理念,依据修复、传承、移植的步骤建设文化产业,塑造庙池形象,找回记忆里失落的乡村。目前已完成苗人上古、祭天坛、三贤池和8个鼓楼的建设,中国·武陵民俗文化研究院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体现武陵文化内涵、民俗原生态、民居自然生活的文化产业格局的雏形奠定。

    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有机结合,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政府肩负领导、组织、引导职责,坚持做到六个精准即精准解决农民组织化改造、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造、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链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企业着力落实五项保障即技术、金融、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农民合作社以土地流转、转移剩余劳动支持农庄开发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