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彭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在“控源头、扩容量、补短板、强监管”上下功夫,以精准务实的措施,不断巩固提升全县乌江、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自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签发重庆市第1号总河长令后,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总河长会议分别进行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县河长办翻印了市第1号总河长令1万余份分发张贴,并以手机报短信的方式向全县居民广泛宣传,让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监督检查此次专项行动。同时,全县召开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行动推进会,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行动的通知和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为专项行动方案,把发现污水偷排偷放作为各级河长巡河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
彭水从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入手,县级总河长以上率下,今年先后巡河7次、暗访5次,现场督办解决涉河突出问题4个。全县各级河长对标对表,认真履行护河管河治河职责,通过建立台账、巡河暗访、现场办公等手段,推动河库突出问题快速整改。同时,围绕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五大清单”,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面推进“一河一策” 、“一河一档”工作,完成全县1435公里河库岸线划界工作,实现河长制管理河(库)水质监测全覆盖。目前,全县各级河长巡河10070次,巡河率114%。
针对全县河流跨区域和涉及面广的特征,彭水着力构建区县联动、部门同治联防联控机制,先后与武隆、黔江、酉阳、石柱、务川、沿河、道真、利川等周边区县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并整合检察、公安、共青团、妇联等力量,创建三级河库警长,组建巾帼志愿河长、青年志愿河长队伍,设立民间河长500余名,实现河长制共督共管共治。
除此之外,彭水在“控源头、扩容量、补短板、强监管”上下功夫,确保“河畅、水清、坡绿、岸美”,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一是“控源头”。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实施彭水一中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00立方米;全面推广“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级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建成32座乡镇片区垃圾压缩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二是“扩容量”。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对所有已建、在建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管、管控和监测;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实施乔梓乡水土保持项目,治理面积27平方公里;针对郁江水质监测覆盖率低、入河排污口监管薄弱等17个突出问题落实40项具体工作措施,目前已完成6个问题整改。三是“补短板”。把生态农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把生态工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以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为主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太极水、红薯精深加工等为主的健康食品产业,以民族轻纺、特色工艺品制造等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四是“强监管”。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禁渔期打击非法捕捞”“乌江清洁行动”“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专项行动,出动船只186艘次,河道保洁人员2041人次,打捞水域漂浮垃圾和清理岸边垃圾521吨;依法关闭非法采砂场3处、拆除3处4家围网养殖设施,收缴非法捕捞渔网25铺,人工增殖放流鱼苗72万尾。截至目前,全县河库水质得到稳步提升,全县所有河流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郁江继续保持Ⅰ类水质,持续保持了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质的良好态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