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水县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建设美丽家园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彭水日报2016/09/06

周末从县城到善感周家寨,一路上,蓝天白云作伴,路边盛开的不知名的一朵朵小花在微风吹拂下弯着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好一幅整洁卫生、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乡村图。

    农村环境变化如此之大,得益于我县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全面启动。今年以来,我县着力加强环境建设,改变城乡面貌,改善发展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级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动城市环卫设施、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管理运行、设施建设、经费保障、作业标准的统一,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据了解,我县启动平安、鞍子等8个垃圾中转站的收运工作,全面启动汉葭街道、绍庆街道、黄家镇等16个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以部门协作,结合环保连片整治工作,添置了垃圾桶、垃圾箱体、钩臂车等设备,缓解乡镇长期以来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难等问题。

    在鹿角场镇,每天早上,居民们把家里的垃圾放在门前,傍晚时分,保洁人员一边打扫街道一边将垃圾扔进垃圾车里运到垃圾场。每隔一段时间,鹿角镇对垃圾场的存量垃圾进行清理,四处散落的白色垃圾不见了,垃圾带来的恶臭也慢慢消失。农村垃圾堆场的集中整治带来的变化,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启动了103个行政村存量垃级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清运处理总量8000余吨,有效治理陈旧垃圾堆放点300多处,共计清除陈旧垃圾约1800多吨。我县对存量垃圾按照成分构成、污染状况、所处位置、风险等级等因素,采取就地简易封场、规范封场、搬迁处理以及垃圾综合利用等方式。对新增垃圾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域处理”原则,实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后,进行有效治理,决不能产生新的污染。目前,我县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7座,正式启用黄家、保家、郁山、龙射、连湖、桑柘、鹿角、普子、润溪等9个乡镇中转站,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按照密闭、压缩、环保、高效的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体系,统一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县一方面推进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存量垃圾治理,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居民增强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庭院整洁、美丽乡村”评比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