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未来汽车什么样?听听车界大咖怎么说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2019-12/03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未来汽车该怎么造?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12月2日,以“汽车变革重塑未来交通”为主题的2019未来汽车技术大会暨重庆汽车行业第32届年会正式开幕。700多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齐聚山城,共同探讨未来汽车技术发展之路。

    重庆机遇

    重庆汽车行业正在积极转型升级

    大会开幕式上,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表示,重庆制造业已经形成九大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支柱产业。

    32年来,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见证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持续保持在300万辆左右,并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的产业集群。

    “从去年开始,全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重庆由于整车、零部件都处于中低端,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重庆汽车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杨丽琼说。

    对此,重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出台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在汽车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近年来,重庆先后出台了一个意见(《重庆市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两个政策(《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18-2022年)》《重庆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8-2022年)》),通过系统谋划、系统布局,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并致力于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

    重庆汽车业优势随品质服务升级而凸显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认为,随着产品品质服务的升级,重庆汽车工业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以重庆小康集团为例。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智能汽车事业群CO-CEO许林就表示,得益于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重庆小康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产品品质服务进行升级,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成效,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东风汽车集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在这一系列动作下,重庆小康集团旗下的东风小康和东风风光品牌整车销量已实现了连续4个月上扬,并且每月的同比增速均达到了两位数。

    汽车技术

    “千人千面”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来袭

    我国汽车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家特聘专家、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吉林大学教授马芳武称,未来汽车将呈现三种趋势。一是具有个性化,研发周期非常短,制造非常迫切,因此生产线非常柔性,品种会非常多;二是到2035年,共享汽车会占40%左右,而且未来的汽车是增值的;三是目前汽车2/3的模块仍然依赖国外企业,未来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许林也表示,未来,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30年,35%的乘用车将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90%的功能将通过语音来操控,人工智能、5G等技术将融入其中。此外,行业将重塑。汽车制造企业角色将由生产者转变为产品和出行服务的提供者;需要敏捷的开发流程,才能快速推出新品、快速进行迭代;研发手段要加强;员工技能也将由单一技能向多专业方面发展。

    “打开价值天窗来思考,如何实现汽车增值?”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认为,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导致汽车产业在很多地方都在重塑,而这些变化对研发端、生产端、使用端的影响,应理解为是在新技术推动下实现新价值的一种方式。中国具有强大的制造基因,同时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将现有的“劣势”变为“优势”,非常重要。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富表示,未来的钢铁将助力未来汽车发展,钢铁企业应对汽车产业的转型,需要做的事情:一是通过大数据,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提升钢铁自身的竞争力;二是通过创新和智能制造,打造精品,更好地满足未来汽车的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全球快速发展期

    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表示,智能网联将给交通系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刘波介绍,汽车工业迎来4.0时代,汽车产业将在未来一二十年中发生革命性转变。智能网联将给交通系统带来深刻变革:交通事故可降低95%,车联网技术可将道路通行效率提高10%,协同式交通系统可将自车燃油经济性提高20%~30%,高速公路编队行驶可降低油耗10%~15%,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拉动机械、电子、芯片、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刘波称,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刘波看来,渐进式路线成为自动驾驶产品研发的主要路线,从L1-L4逐步解决突发情况难及时刹车、泊车入库难、偏离车道事故严重、交通拥堵费时、出行成本高等痛点。同时,L3/L4级将率先在“最后一公里”代客泊车、园区定点接驳、有限区域无人出租车、低速交通拥堵自动驾驶等四大场景产业化落地。汽车座舱已完成从乘坐为主的传统座舱,向集智能功能和智能情感于一体的智能座舱的转变。智能座舱将成为交互的重要载体和未来汽车打造差异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万物互联的未来座舱。此外,智能网联汽车下的5G/V2X及云计算应用时代即将到来。业内合作、跨界协同成为必然趋势。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成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基础,主要包含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其中算法是突破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同时,未来智能汽车还要求激光雷达往小型化、全固态、低成本方向发展,需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E/E架构,并做到真正的“软件定义汽车”。车用计算平台与操作系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核心部件,单车智能+车路协同(V2X)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而协同式自动驾驶是“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体系架构的核心与关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