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3月15日电 日前,重庆市规划局公示了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沙磁文化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方案,据公示的内容显示,调整后沙磁文化产业园总建筑规模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居住建筑减少约14万平方米,教育科研建筑减少约21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建筑增加约35万平方米。
新变化
居住建筑减少 商业商务建筑增加
为了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用地布局、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山水特色、提升环境品质,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申请对沙坪坝组团A、B、C、F标准分区(沙磁文化产业园)部分进行控规修编。
根据公示显示,沙磁文化产业园拥有独特的资源和功能定位,在保留嘉陵江及杨双路沿线现状建筑的基础上,将原特钢厂地块用地性质由居住、商业商务、学校等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将原二十八中地块用地性质由学校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将原重大科技园地块用地性质由教育科研、居住等调整为商业商务科研居住混合用地、学校用地以及公园绿地、将原缝纫机厂地块用地性质由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将原药剂校部分地块用地性质由居住用地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
调整后总建筑规模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居住建筑减少约14万平方米,教育科研建筑减少约21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建筑增加约35万平方米。
目前,沙磁文化产业园辐射半径内已有融创滨江壹号等多个住宅项目入市,在商业商务增加后,人口聚集密度将有一定提高,同时,居住建筑的减少也意味着住宅项目的稀缺性越来越高,现有住宅项目将迎来利好。
新发展
3大片区助力 交通道路全面优化
沙磁文化产业园以磁器口古镇为核心, 包括沿沙坪坝滨江路辐射延伸的区域,南以土湾滴水岩为起点、北至特钢厂区、东以嘉陵江为界、西至烈士陵园,大致范围为4.5平方公里,共划分为三大片区推进发展。
其中,中片主要以磁器口古镇为核心区域,创建特色街区示范点为引领,着力传承历史文脉,充实文化演艺,培育古玩书画、文创产品市场,扶持非遗、老字号、民居客栈等。着力保护传统建筑,完善市政设施,修复古旧院落,建设旅游码头;东片包含S1938国际创客港、特钢文化创意园区以及文化综艺制作基地;西片主要以巴渝老街和红岩景区为主,旨在将巴渝老街打造成巴渝文化开放展示街区,呈现最地道重庆风情、最极致重庆味道、最活跃重庆市井、最精彩重庆舞台。
此外,根据公示显示,为了缓解沙磁片区交通堵塞,沙区政府还将结合道路红线规划,新增、改造拓宽沙滨路磁井段等主、次干道,完善城市支路及步行通道,优化社会停车场布局。
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沙磁文化产业园是沙区发展的一大重头戏,经过此次调整规划后,沙磁文化产业园将会朝着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重庆重要的文旅目的地更进一步发展”。
新机遇
政企联动推动沙磁文化产业园融合发展
3月1日,由沙坪坝区文化委牵头,联合磁器口管委会,磁器口街道、石井坡街道、双碑街道以及沙滨路沿线以融创为代表的6家开发商,组成沙磁文化产业(园)带融合发展联盟。
沙磁文化产业园融合发展联盟的成立,也将推进依托第四代滨江路打造的滨江文化生活区建设,通过双向联通,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合力开发的形式,加快推进第四代滨江路沿线的开发和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打造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从而能形成类似北滨路鎏嘉码头、南滨路法国水师兵营等特色滨江潮玩新地标。
据悉,在磁双滨江路片区,融创滨江壹号等优质项目已经入市,作为城市建设者,融创滨江壹号在尊重沙磁文化、特钢文化等文脉资源基础上,依托第四代滨江路,规划“一岸两地四区”,建设有文化、有品质、有温度的滨江人文居所。据悉,项目即将推售稀缺的一线滨江大平层洋房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