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坪坝:川剧进中小学课堂 非遗项目引来“小小传承人”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华龙网2017/01/05

川剧、蜀绣、黄杨木雕、乱针绣……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而在重庆沙坪坝区,这些“高精尖”的非遗项目则走进校园成为特色课,为非遗项目培养出一批“小小传承人”。

“小小传承人”的川剧表演吸引众多师生围观 

    高腔、褶扇、套子,12月30日上午,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市第七十一中校园内,精彩的川剧表演引得观众掌声连连,而带来这些表演的,是七十一中川剧兴趣班的孩子们,别看这些表演者年纪不大, 他们可是师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成一、王家麒等名家。

    对于爱好川剧的孩子们来说,每周2课时的川剧课是他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2015年3月,重庆市七十一中联合新成立的沙坪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设特色兴趣班,将川剧纳入教学大纲,与川剧兴趣班一起成立的,还有蜀绣兴趣班。

川剧等非遗项目走进重庆七十一中

    而早在2014年,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小学,沙坪坝区就已经开设了第一堂非遗课程——黄杨木雕兴趣班,如今,黄杨木雕学习课程已经在二塘小学吸引了众多的粉丝,在沙坪坝区沙滨路小学,乱针绣课程同样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在这些特色课程的背后,是沙坪坝区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诸多探索,2015年1月,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随着老艺人的逐渐消亡,抢救保护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为了让非物质遗产动起来,通过传承达到保护的目的,各种非遗特色课程逐步走入沙坪坝区中小学的课堂。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中小学生已成为保护、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引导年青一代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记者从沙坪坝区文化委获悉,2017年度,沙坪坝区还将通过川剧沙龙、校外课堂等当时,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