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是同步的。”金山小学校校长徐龙海回顾自己30年的从教经历,真切地感慨到。
从一名村小教师到现代化学校的校长,徐龙海是地道的两江建设者,也是两江新区发展的见证者。
1990年,徐龙海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鸳鸯白寺村的一名村小教师。一排瓦片房,几间破教室,窗户漏着风,是这所学校的真实写照。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一块用两根木方支起来的黑板,是学校提供的所有教具。徐龙海也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教育之路。
只有19岁的他,刚从江北师范毕业,来到村小后,像一个家长一样照顾起班里的孩子来。
下大雨,学生上学衣服打湿了,他把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没有教具,他就动起手来自制教学用具;没有食堂,他就自己生火做饭。他所做的这一切,学生和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常常有家长提着自家的鸡蛋、自己种的蔬菜送到学校来。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家离学校远,家长们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住。
“尽管只在村小工作了一年,但这份师生情谊我永远忘不了。”一年后,由于优异的书法比赛和赛课成绩,徐龙海被调往鸳鸯中心校任教。
中心校有一台老式幻灯机,可以播放幻灯片。徐龙海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个宝贝,要好好地用起来让课堂更生动。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自制幻灯片,带到课堂上,一张一张地放出来,枯燥的课堂立马有趣起来,再调皮的学生也会静下心来听他上课。
就这样,徐龙海制作了上百张幻灯片,不仅让自己的课受欢迎起来,更带动了其他老师,“我会把幻灯片分享给其他老师,他们也渐渐接受并采用了这种上课方式。”
徐龙海的课生动又有趣,在学校颇有名气,他也得到了不少赛课机会。一路层层闯关,他从学校、乡镇、人和区再到几个片区,最终杀出重围,斩获一等奖。
奖项来之不易,徐龙海也有过胆怯的时候。在片区比赛时,徐龙海代表的鸳鸯镇,由于条件限制,只有他自己孤军奋战。而他的比赛“对手”,花园小学、龙溪小学都派出了一个团队,“他们各自分工,有的备课、有的准备教具。”
在这样的压力下,徐龙海沉住了心,开动了不少脑筋。他赛课的语文科目,以骆驼和羊的故事为主题,讲述骆驼和羊各有所长的道理。
故事里,骆驼长得高,一抬头就能吃到树叶;而羊的个子矮,吃不到树叶,却可以轻易地穿过围墙。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这个故事,徐龙海用两张纸板制作了教具,通过演示再现了场景。“学生们没有见过这种上课方式,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徐龙海总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也源于他的成长经历,“小时候我曾受过体罚之苦,当了老师后,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成为我的目标。课堂上,我将所学所知所感都教授给学生;课后,与同学们做朋友,经常有同学来到我的寝室听我吹笛子和口琴,向我学习书法和绘画,还约着一同打排球、跳霹雳舞……课余生活不再枯燥。”回忆起当年他带学生野炊、划船的经历,他深感意犹未尽。
爱生、好学、敢想、敢拼是徐龙海的特质。后来他被借调到教育局,承担了局里安排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负责金山小学的筹备工作,涉及到工程建设各项手续的审批。
为了让工程尽早完成,他常常在各个部门“赖着不走”,时间一长,大家都认识了他,而金山小学也如愿开建,从一片荒地建成现代化学校。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对于老师,因他自己是从一线走来,明白平台的重要性。金山小学尽力为老师搭建学习平台。实施师徒结对机制,缩短新老师的适应期,更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每周例会的最后5分钟留给老师们自我展示。学校还经常组织赛课,把专家请进来不断打磨青年老师。
给学生种下什么,学生就会收获什么。他希望教育能让他们收获更好的人生。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现在。他担任金山小学校长一职后,以“放飞心灵,追逐梦想”为办学理念,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成立伊始,就实施民主测评,由家长来给老师打分,目的就在于让每位老师善待孩子,关心孩子。
学校的十年发展也正好赶上两江新区的十年建设,随着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只增不减。
如今,金山小学铸就了一支质量过硬、思维活络的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还邀请了上海教育专家团队和重庆市教科院两个团队对教师进行打造,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为了让每个孩子拥抱更大世界。金山小学相继与新加坡士林小学、美国克罗斯汀学校、泰国诗大附小、英国威尔士克莱纳特小学结成了姊妹校,为开展游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已集聚一中、三中、八中、巴蜀中学、西大附中、人民小学、巴蜀小学、耀中国际、哈罗公学等一批名校,确立“高起点高端化国际化、打造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布局、高端化配套建设、国际化引领发展,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江亚蔓 摄影 冉雨琳)